首页 >> 当代名人

将军诗人岳宣义

文章来源:精忠门第网  |  发布日期:2011-09-04 15:13  |  浏览次数:17072

本文系原创,版权归属精忠门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僵持了108天之后,北京终于迎来了“史上最晚的初雪”。“梦醒梨花笑满枝,飘飞共舞五星旗。天公谢罪幽燕地,来拜晚年应不迟。神都初雪/岳如萱/2011.2.10。”上午时分,记者收到岳宣义将军发来的这首诗。还未谋面,先闻其诗。下午,在一个如诗如画的茶馆中真正聆听过他的故事之后,才觉得“将军诗人”的称谓于他再合适不过了。
岳宣义的人生线条分明。他1962年参军,戎马生涯38年,从战士到将军。“一手握枪一手握笔”,他经历过枪林弹雨,经历过惊涛骇浪,在有硝烟的战场上书写了一个热血男儿的青春与梦想;1999年底奉中共中央通知,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驻司法部纪检组组长、部党组成员,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走过了九年;2008年离职后,在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会长的职位上,发挥余热,继续奉献。
岳宣义的一生没有别的,有的只是对真理的追求,对理想的践行。他阅尽世间沧桑,打过仗,戒过严,抗过洪,防过非(即2003年“非典”),反过腐,做过公益慈善。无论是在有硝烟的还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岳宣义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在诗集《八千里路云和月》后记中,岳宣义写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战士,在党和国家有危难的时候,我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的。和平时期,我有幸参加了这些有硝烟的和没有硝烟的战斗,面对面地同拿枪的和不拿枪的敌人进行殊死拼杀,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同步伐,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同时也自觉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军队、无愧于自己。”
采访伊始,岳宣义自谦道:“记者说要采访我,我感觉诚惶诚恐。我是从大山沟里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是个平淡无奇的人。”新中国建立和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农民的儿子”走出田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流血流汗。很多人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来表述一种事实,很多人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显露他的胸怀,亦有很多人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以掩盖其虚伪和贪婪。岳宣义是那种陈述事实之余又彰显胸怀的人。你可以看到,茶馆的服务员熟悉而亲切地和他打招呼(显然此茶馆是他经常会客的地方),一个国家的部级领导和平民的关系是如此的融洽。
            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宣义在台湾领导人叫嚣“反攻大陆”时,作为高中毕业生响应党“上学服从参军”的号召而投笔从戎。1962年,18岁的热血青年岳宣义入伍到54军。东南沿海的紧张空气还未消散,西南边境又剑拔弩张,54军奉命参加自卫反击作战。岳宣义所在的师团成天进行高强度的战备训练,随时准备出动。
真正的枪林弹雨,是1979年那场教训“小霸王”的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岳宣义所在团担任师的前卫,最先投入战斗。近一个月时间,团队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斗,歼灭大量敌人,是整个参加边境作战部队中功勋最为卓著的团队。战后该团荣立集体一等功,2个连队分别被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授予“突击英雄连”荣誉称号,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这个团是在友军处于危急时刻奉命投入战斗的,并且首战即胜。岳宣义时任团政治处主任。当天晚上,他所在团接到师指挥所电报:令你团明晨四时从驻地出发,向××方向攻击前进。作训部门在地图上测量之后发现离目的地很远,且途中崇山峻岭。命令中没有敌情及我配属部队等作战要素。因此,有人主张请示师指挥所,弄清具体情况;有人主张不请示,到点按命令出发。为防敌“特工队”袭击,团规定各分队在规定时间开机联络。此时,只有一个营在团指挥所旁边,还有3个营联系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凌晨4点,团指挥所带着一个营出发了。
5点多钟,黎明前的黑暗,零星的枪声,不停的狗吠,燃烧的火焰,朦胧的群山,使人顿生战斗不可避免之感。团指挥所进到县城边的一村庄旁。一个自称是友军的人对岳宣义等人说,他们师的指挥所就在后边的竹林里,电台已埋,密电码已烧,正等待救援部队。在路旁的草地上,岳宣义发现躺着黑压压的一片尸体,他数了一下:73具;一名重伤员还在艰难地爬行着,让人难以平复悲凉而紧张的心情。因为很难辨清这个自称是友军的小伙子是否是敌军乔装打扮的,岳宣义等安抚了他和伤员之后,继续前进了。
四周的群山逐渐露出上半个身子,下半身则被浓雾笼罩着。前面是一片六百来米的开阔地。团长下令:跑步通过,不准发出声响,不准抽烟!战士们惦着脚尖悄声急行军。越过开阔地,天就开始亮了。雾中的敌人一定是猜到或发现了雾中的我们,子弹胡乱地飞了过来,沙石路上顿时火花四溅。团长、政委和岳宣义当机立断,部队立即占领左侧山头。团指挥所设在公路旁地形稍高的一条壕沟里。当他们展开地图,判断地形和敌情时,一发炮弹在不远处爆炸,作训股长和一名侦查参谋被炸伤,情况十分危急!
浓雾逐渐散去,天很快就要大亮,我军将暴露在四周山上敌人的火力之下,后果不堪设想。“老岳”,团长说,“你沿着战壕往上去看一看。”岳宣义点头领命,拎着手枪,带着警卫员,顺着战壕迂回向上。到达离山顶约30米左右时,他发现3个敌人正在向我正面进攻的部队疯狂扫射。此刻,岳宣义发现七连火箭筒班长韩世文不知怎么在他旁边趴着,便惊讶地问道:“你怎么在这里,你们连不是在前面吗?”韩世文说他掉队了。岳宣义立即命令他:瞄准山上敌人,打!“轰”的一炮过去,3个敌人飞上了天,我们的部队呼的一下子冲上去,缴获一挺12.7mm高射机枪。岳宣义见到原二连副连长李天成,便要他立即下山,报告团长、政委,这个山头已被我们占领,请指挥所尽快上山。占领了这个山头,我们就有了一个居高临下的立足之地啊!
此役,岳宣义所在团共消灭96个敌人。第二天,在上级火力的支援下,岳宣义所在团对另外几个敌占山头进行了猛烈攻击,控制了整个高地。这样,就打通并控制了通往我先头攻击部队的唯一交通要道,伤员的后运和弹药、粮食的补给有了一条生命线。战后,岳宣义所在团荣立集体一等功,这一仗是关键。
1998年夏天,长江发生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特大洪水。时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岳宣义,随军区副司令员裴怀亮等领导,率4个师奔赴长江前线。8月16号下午,沙市水位超过44.46米时,湖北省委省政府向中央打报告请示分洪。晚上8点,裴副司令员在湖北省石首市20集团军指挥所,召开迎战长江第六次特大洪峰作战会议。他传达了军委江泽民主席、张万年副主席的命令和指示后,对部队的行动做出部署,提出了要求。他最后说:“今天晚上可能要在荆江分洪区分洪。为了加强对军区坦克××师的指挥,军区前指去个领导到公安县。”岳宣义主动请缨并得到同意后,裴副司令嘱咐他:“你的任务是,了解掌握部队情况,及时同地方取得联系,代表军区前指,协助地方领导指挥分洪。”
岳宣义带着机关的5个同志迅速出发了。“分洪,到分洪区去,意味着什么?我们虽然没有遇见过,更无实际体验,但能想象和感觉得出来。我们是准备一去不回的!”岳宣义回忆当时心境时说。
石首市离公安县53公里。岳宣义一行两台车一出石首市区便冒着倾盆大雨,驶向茫茫夜空。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喘着粗气,不停地摆动着。公路上除了他们的两台疾驰的汽车,已见不到行人和其它车辆。周围一片漆黑和寂静,似乎右边不远处的长江已经漫过大堤,正向他们悄悄扑来。
到达位于公安县城孱陵中学的坦克××师指挥所后,岳宣义听取了师长等领导的情况汇报,对部队的行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他看了小黑板上刚从沙市水文站要来的水位45.04米后,用沉重的语气说:“同志们,今天晚上,公安县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地方。我们的任务最重要,最危险,也最光荣。让我们来面对和迎接即将到来的考验!”末了,岳宣义又对师长徐迅说:“你马上告诉全师官兵,我——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岳宣义,今晚在公安,在坦克××师,同大家一起战斗,生死与共!”
接着,岳宣义带着有关同志,去荆江前线分洪指挥部。荆江前线分洪总指挥、湖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罗清泉,荆江前线分洪指挥部指挥长、荆江市市长王平,热情接见了岳宣义等。岳宣义向他们转达了裴副司令员的问候,通报了坦克××师的情况,表示部队将同公安人民一起战斗,并说他今晚赶到公安的任务是受命协助指挥分洪。罗清泉、王平对济南军区首长和部队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说今晚沙市水位将达到45.20米以上,流量将达到68000立方米/秒。20吨炸药已埋设在长江大堤上,分洪是定了,初步定在24点。温家宝副总理刚飞到荆州,他还要过江来看分洪闸,最后再定分洪时间。罗书记、王市长还介绍了分洪区的有关情况。此时,岳宣义的心情既非常坚定,又十分沉重。一旦做出分洪的决定,我们必须坚决执行,以实现中央的战略决策;但分洪区内的33万人将悬于21个孤岛上,数百万亩丰收在即的稻棉将毁于一旦。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向在场的军、地各级领导同志说:“现在,党中央在关注着我们这里,全中国在关注着我们这里,全世界在关注着我们这里。21个安全区内都有部队,有人民军队在就有人民群众在。我们军民在公安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走出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的大门,岳宣义对随行的同志说:“我们等待着惊天动地、举世瞩目的时刻到来,也等待着悲壮的时刻到来!”
8月17日5时10分,岳宣义接到罗清泉的电话:“刚接到温副总理的指示,要严防死守,咬紧牙关,顶过去,争取不分洪;同时也要加快做好分洪准备的进度。”温副总理的决断是对形势做出冷静分析后得出的客观结论,并为后来的抗洪抢险实践所证实。
早饭后,岳宣义带领有关同志从公安县城出发,沿着长江大堤向分洪闸走去。9点,沙市水位达到45.22米,即最高水位。他们冒着风雨,踏着泥泞,在大堤上步行前进,察看水情、险情。有的地方水面离堤面还有1米多;有的地方水快要漫过子堤。近处,房屋、树木浸泡在水中,默默无语;远处,浊浪排空,横无际涯。大堤上是连绵不断的帐篷和灾民,他们都是昨天下午和晚上从分洪区转移到这里来的,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吃上饭、喝上水,满脸忧郁。岳宣义把车上携带的仅有的半箱方便面发给了老人和孩子,鼓励他们要相信政府,相信解放军,一定能渡过难关。
岳宣义一行察看了雄伟壮观的分洪闸后返回指挥所。车缓缓地行驶在长江大堤上,左边是疯狂凶恶、放荡不羁的洪魔,右边是一望无际、青翠欲滴的原野。“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也是难以平静的。从昨天晚上到现在,一件件扣人心弦的事在脑子里翻腾,遂吟成《鹧鸪天·惊心动魄赴公安》”,岳宣义回忆说。他随即吟诵了那首词:“雨骤风狂夜色茫,飞驰险境未彷徨。焉能犹豫伏凶水,岂敢疏忽失大江。    棉灿烂,稻金黄,三十万众转移忙。惊心动魄难眠夜,不喜不悲不断肠。”
在另一场现在看来似乎来无影去无踪的同疫病的斗争中,岳宣义同样置生死于度外。2003年4月27日,岳宣义率国务院督查组到青海省督查防治“非典”情况。当走进非典病房的时候,他很清楚自己离那个“妖魔”有多近。渡过最艰难的时期后,5月16日,岳宣义率督察组返京,北京“万人空巷”,几乎看不到人和车。“突起南天,SARS悄悄,进犯北边。看华夏大地,疫魔乱窜;幽幽鬼火,飘荡山川。春色忽失,霓虹骤灭,霎那时愁满世间。西风又,借机掀恶浪,花木添寒。    安天下罢官僚,做砥柱中流挽巨澜。问英雄何在?全民奋起;白衣战士,一马当先。想后思前,陋习新旧,知耻还须行在先。官场矣,现形些文化,正受熬煎。”这首《沁园春·决战非典》,将当时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表达得既苍凉悲壮又荡气回肠。
岳宣义在反腐倡廉这个特殊而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再次显示出他的忠诚和无畏。他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尊敬,两份普通的工作报告颇能说明问题。2007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在驻司法部纪检组、监察局向中央纪委、监察部提交的《党的十六大以来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情况的报告》上批示:“爱英、训秋、宣义同志:十六大以来,司法部纪检监察工作能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为不易,谢谢你们”(吴爱英为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陈训秋为司法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2008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在驻司法部纪检组、监察局上报的《纪检监察要讯》上批示:“岳宣义同志到司法部纪检组工作九年了。宣义同志带来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讲党性,讲原则,做党的忠诚卫士,对司法战线的反腐倡廉建设做出了贡献。”
时代让岳宣义赶上的许多打上了历史烙印事件,该面对的他都面对了,他完成了应该完成的使命。
            保卫军队的“生命线”
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这是自我军建立以来形成的光荣传统,是我军永不变质的根本保证。正是有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我军才能经受住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的考验,成为一支忠于党和人民,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钢铁长城。发扬老红军光荣传统,保持人民军队本色,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政治工作的重点。
改革开放的大潮猛烈地冲击着中国社会,也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军队。筑牢思想长城,保证军队始终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岳宣义自1965年提升为干部后,一直做政治工作,直到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他的军旅生涯始终和军队的生命线融合在一起。
为了增强部队应对各种诱惑的免疫力,岳宣义向集团军党委建议:对部队进行过“三关”(权力、金钱、生活)教育。他蹲在482团抓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集团军面上铺开。“过三关”教育犹如防疫针,及时有效地遏制了“精神污染”。济南军区推广了这个成功经验。
岳宣义所在的54集团军是一支历史悠久、战绩辉煌、英雄辈出的部队。为继承和发扬老红军的光荣传统,“为前人树碑立传,为后人写教科书”,集团军党委决定实施军史工程。岳宣义奉命担当,具体组织实施。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建立了集团军军史陈列馆,编纂出版了集团军军史《无敌的铁拳》历史卷、图片集和英模谱,拍摄了集团军军史录像片,共“五大工程”。当时这“五大工程”在全军尚属首创,受到军委首长的称赞。
“外边的世界很精彩,里面的生活很无奈”,这是改革开放之初一些人对军营文化生活的形容,应该说没有多少夸张。击鼓传花、三句半、枪杆诗等老掉牙的基层文化形式,在新一代的年轻战士中逐渐失去了吸引力。怎样才能使军营里的世界也精彩呢?在军党委的支持下,岳宣义大抓基层文化工作。通过发文件、抓试点、搞汇演等多种形式,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他每年都带着背包、碗筷到连队蹲点,同战士同学习、同训练、同娱乐。连队开官兵同乐晚会,他都要出节目。在岳宣义的提倡和带动下,部队基层的文化活动迅速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团、旅、师、集团军每年举行连队演唱组汇演,推动基层文化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有效地抵制了社会不良文化向部队渗透。1994年1月,根据总政领导指示,岳宣义率3个连队演唱组进京,向总部首长和参加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领导以及驻京部队汇报演出。张万年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于永波主任等领导观看了演出并接见全体演员。这是自1964年总政举行连队演唱组汇演30年后,单独调一个军的连队演唱组进京。总政治部文化部将54集团军连队演唱组演出录像带,发到全军团以上单位。
典型是时代的先锋,是部队的名片,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岳宣义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用典型推动部队建设和发展。在他树立的典型中,最突出、最具时代意义的要数徐洪刚。1993年8月17日,徐洪刚探家返回部队途中,在公共汽车上同4名抢劫妇女财物的歹徒进行殊死博斗,身上被捅14刀,肠子流出体外近60公分。作为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的岳宣义,对待抓典型的工作十分慎重。他认为,是英雄行为就要大力宣扬,是事故必须严肃处理,不能含糊,否则就会败坏部队风气。所以,他先后3次派人去徐洪刚的家乡和事发地,反复调查核实情况。在确认事实无误后,他向军党委建议:把徐洪刚作为重大典型进行宣传,并向军区推荐。通过从集团军到军区到总部各级的大力宣传,徐洪刚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对于扭转当时一些地方的不良社会风气起了重要作用。济南军区党委授予徐洪刚“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荣誉称号,江泽民主席亲切接见徐洪刚并亲笔题词“向徐洪刚同志学习”。这是继1963年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后,党和军队最高领导人为一个士兵题词。
作为政治工作者,岳宣义坚定地捍卫着军队的生命线,并使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命。
               “挽着红日悠然走”
“且问光阴,咋到了、秋风时候。一叶落、山河欲染,鱼肥花瘦。铁马金戈非难事,灭蝇打虎还棘手。历征程、有烟与无烟,堪回首。    多平淡,君知否?安贫道,还如旧。忆惊涛骇浪,不敌诗酒。吟咏江山随意唱,挽着红日悠然走。再登高、抱月揽星辰,歌重九。”这是岳宣义接到免职通知后填的一首《满江红·离职》词。2008年初,岳宣义66周岁,已超期“服役”一年。7月1日,党的生日,他提笔给中央纪委主要领导同志写信,建议中央尽快研究他退休的问题。8月14日,中共中央通知“岳宣义同志免职”。
 这首词显然是岳宣义对自己的前半生做了个诗情画意的总结。他认为,在和平年代,自己经历了有硝烟的和没有硝烟的两场战争,是荣幸的。逝去的时光,虽无大的成就,亦无大的失误,风风雨雨,是可堪回首的。今后仍然要安贫乐道,一如既往地追求真理和光明。回想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惊涛骇浪,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明枪还是暗箭,都在饮酒赋诗之中一消胸中之块垒而已。他取了个笔名:岳如萱。萱草,又名忘忧草。有些人对退休有恐惧感,岳宣义则完全相反,一点也没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忧伤。他恬淡地“吟咏江山随意唱,挽着红日悠然走”,“ 抱月揽星”的豪情与气魄,将一个将军的胸怀展露得酣畅淋漓。
用岳宣义的话来说,退休之后要“有理想、无梦想”。作为一个老战士,岳宣义对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不论在职离职,退前退后,都坚信不疑,坚定不移。“这样才对得起建党90年来那些浴血奋战的先烈们、先辈们”,岳宣义感慨地说,“到点就应该让位让贤,不能再有干一番事业的梦想。休息,是党和国家对老同志最好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两年以来的事实感到,退休是一件十分美妙的生活。”
历史已经凝结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历史忘不了也不能忘。栉风沐雨的一生总是在不经意间涌上岳宣义的心头,映入他的眼帘。但是,“没有党的培养,没有领导的扶持,没有群众的支持,没有家人的奉献,我恐怕是一事无成的”,岳宣义说。因此,他在反思自己一生经历的时候用了“不忘过去,淡化个人”八个字。他说:“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66位干部战士在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牺牲了,没有他们,就不会有那场战斗的胜利,而他们只得到了微薄的抚恤金。面对英魂,‘还言啥不通’?”2005年清明之际,岳宣义从北国到南疆,为战友们扫墓。“特来探望行千里,爆竹响落纷飞雨。教训草头王,血流洒异邦。    为国边寇扫,壮我军威了。对墓有三躬,还言啥不通!”一首《菩萨蛮·谒龙州革命烈士墓》,把将军的哀思和情怀表达得感人肺腑。是的,在烈士面前,一切功名利禄,是非恩怨,如九天浮云,过眼云烟,瞬间聚散,无影无踪,我们一定不要留恋,不要为其所扰所缠所累。
退休之后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岳宣义说要“情注小家,关注大家”——还妻儿的债。岳宣义育有一儿一女,夫人生两个孩子的时候他都没有在身边陪伴。女儿出生时,军队正搞演习,他没好意思开口休假,6个月之后才匆忙返家,红着脸体会当爸爸的荣幸与自豪。儿子出生时,他刚好到基层任职,领导已谈话,那天要报到,休假怎么好呢?5个月后,才看到儿子和夫人的面孔。女儿是老大,随着父亲上过三个小学、三个中学,从小备受“转战”之苦。岳宣义的夫人在他一生的峥嵘岁月中扮演着“大后方”的角色。她跟随着丈夫的调动,居无定所,先后共搬了6次家,换了6个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特别是人际关系的频繁更迭,他的夫人比别人多付出了一倍甚至更多的艰辛和汗水。在位几十年,岳宣义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很少为家属、孩子的事操心,她(他)们都是顺其自然地发展,前两年孩子对他还有陌生感。“我现在努力要做的,就是多和家里人在一起,和他(她)们多沟通、多交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岳宣义深情地说。
岳宣义从来就是个听招呼的人。退休两年多来,他受命出了四次差,“兼顾大家”。2008年,岳宣义被中央政法委派到上海、江苏,做涉法上访督察工作。2009年初,他率中央检查组到重庆,检查中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扩大内需政策落实情况。2010年,他先后去湖南、四川,督查中央政法委关于案件清理和评查工作落实情况;接着又率中央政法委调研组去重庆,总结文强等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教训。他还是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副会长,做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工作。
岳宣义说,退休生活就是做想做的和能做的事,赋诗写字就是这样的事。岳宣义曾参加过硬笔书法展。软笔书法没写出来,是他常有的遗憾之叹,现在他拾起毛笔重新练字。他从正楷入手,临摹颜真卿贴。有人劝他,你这年纪还练正楷,费时费力,直接从行草书入手得了。岳宣义不为善意的劝解所动:“书如其人。楷书是基础,又与正直的品性一致,所以我从楷书练起。”经过近一年练习,岳宣义的楷书取得较大进步,他已开始向行书和草书进军。
             “诗书任我写乾坤”
“诗歌是我的爱好,是我的人生伴侣”,岳宣义如是说。“无官无梦体轻盈,眼底唯余小草新。抛却红尘多少事,诗书任我写乾坤。”这首《六十八岁初度》是他退休后吟出的一首七绝。几十年来,从国内外的风云变幻,到一场雨雪、一个水果,岳宣义都有吟咏,诗歌的触角已经渗透到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虽然多是即兴之作,比较粗糙,但是记录了那个时代,留下了历史的瞬间和大自然的靓影”,岳宣义说。
1942年12月,在大山里出生的岳宣义,解放前后读过私塾。“我们是岳飞的后人”,父亲对儿时的岳宣义说。他上中学时便读到了岳飞的《满江红·写怀》。2009年新出版的岳宣义诗词选集,就用了岳飞《满江红》中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句做书名。“在皓月当空,清风徐来,蝉鸣蛙叫的山村里,跟随着父亲在房前的田埂上转悠。老人家一字不识,却把三国水浒里的许多故事讲得让我入迷”,岳宣义最早从父亲那里得到诗歌的启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中学时期由煤气灯有感而发,岳宣义写了第一首诗《灯》,惜已遗失。参军后,岳宣义是连队的文化人。出黑板报、墙报,他既是“总编辑”又是撰稿人,诗歌自然是不可缺少的内容。真正学写格律诗词是1975年之后。岳宣义回忆说:“当时写诗就是爱好,抒发自己的感想。”1991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岳宣义的第一本诗集《衔吴钩的和平鸽》;1996年诗集《马鸣苍穹》出版;1997年诗集《香江灯火》出版;2009年诗集《八千里路云和月》问世。到地方工作后,岳宣义遍历祖国河山,多次走出国门,眼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开阔,加上多年的积淀,诗歌创作进入了丰产期。“ 2006年以来,我每年都写一百多首诗词”,岳宣义说:“这些诗词都是在下班的路上,出差的途中,以及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写成的,大多是在手机上写就的。”
读岳宣义的诗,一股浩气、豪气、清气扑面而来。“伟大的时代,沸腾的军营,火热的生活,如磐的风雨,多娇的江山,激发我拿起一支拙笔,为呼啸奔腾而又伤痕累累的历史,不停地进行扫描和素描,赋诗填词成了唯一的精神爱好和相守的精神家园,以致近些年到了不可数日无诗词的地步。缩写时代,呐喊灵魂,飞挂彩虹,让经天纬地之气从胸中腾起,让高山流水之声在心中响彻,让幽兰芳草之魂在笔底萦绕。……大凡国是,小到月饼,触景生情,满眼诗情,都能激起风雷,笔底波澜。”在诗词选集《八千里路云和月》后记中,岳宣义感慨地写道。
岳宣义善于用诗歌记录历史。“边寇今天讨罢还,七十二号界碑前。又瞧华夏河山好,伴我春风唱凯旋。”这首《回师》便是作者在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获得胜利之后,喜悦心情的表达。“开放改革波涌,天翻地覆龙鸣。横行狡兔与闲狐,趁火打劫骚动。    多少殷忧渴望,大鹏激奋乌蒙。金沙挽起洗苍穹,昨夜一帘好梦。”这首《西江月·英雄徐洪刚》写得大开大合,在高度赞扬英雄事迹的同时,批判了当时道德开始沦丧的社会现实。
岳宣义退休后仍然关注着变幻莫测的世界风云,关注着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对近年来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他冷眼观察,冷静判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冲天炮,扶摇霄汉直呼啸。直呼啸,嫦娥欢笑,九洲歌俏。    西风要请东风教,昨花不比今花好。今花好,多些灿烂,少些烦恼。”(《忆秦娥·牛年春节放鞭炮》,2009年1月)。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岳宣义时时牵挂着那里的人民和山河。2010年4月的一天,他同中华诗词学会的朋友在北京恭王府“海棠雅集”时,想起了刚刚发生的青海玉树大地震。“春花烂漫草含香,各路诗仙拜海棠。一梦醒来妃子笑,千秋过去雅名扬。园中白帝频添泪,溪畔胭脂望断肠。悲向西风哭玉树,尊天敬地莫彷徨。”(《北京海棠诗会》)
对历史和历史人物,岳宣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他们。“戍边本是匹夫责,何必千秋骂始皇”(《孟姜女庙》);“胜却无穷碑有字,披星戴月立千秋”(《乾陵武则天无字碑》)等,眼光独特,见解独到。
作为一名军人,对祖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岳宣义有着特别的情愫。2009年12月,他赴福建龙岩参加“台湾海峡第二届诗词笔会”,同台湾同行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他站在高山之巅,遥望东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东南望断六十年,夜半徘徊梦未圆。骇浪惊涛曾几度,和风细雨已开端。连心碧海桥谁架,去怨诗词信我传。待到金瓯缺补上,重新拥抱胜从前。”(《兄弟寄望》)。
一次,岳宣义的一位老朋友从家乡四川带给他几个大石榴。他喜不自禁,边吃边吟唱道:“碗大石榴火样红,非男非女小屋中。和谐共处同成长,付与秋风化彩虹。”(《大石榴》)。
“归隐诗书百事休,自由自在做沙鸥。奔来眼底云和雨,涌上心头喜与忧。逸兴壮思呼给力,翱翔四海任巡游。神舟载我飞天去,奇妙外星举目收。”(《六十九岁初度》)。2011年伊始,岳宣义再次表达了阅尽人间世事的超然。
2009年,岳宣义诗词选集出版,不少领导和名人为其题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题词:“春华秋实,激情岁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题词:“豪放亦婉约,诗品如人品”。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张文台上将同岳宣义共事十年,他说岳宣义经受了“三大考验”,是“三个明白人”:打过仗,经受了生死的考验;戒过严,经受了政治合格的考验;抗过洪,经受了艰难困苦的考验;干得明白,说得明白,写得明白。这就是将军诗人岳宣义。
(原载2011年第3期《今日中国论坛》,记者王川)
 
附:
消愁天下铸平安
 
2011年4月到2015年7月,岳宣义担任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追求崇高,奉献法援”,全心全意为中国没有法律饭吃的老百姓“要饭吃”,开创了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事业崭新的局面。“一年苦辣与酸甜,都为苍生绽笑颜。利禄功名何所有,消愁天下铸平安”(《为中国从事法援基金事业的人们题》)。特别是他提出的“法援大门朝难开,有理无钱请进来”的法律援助价值追求和美好愿景,颠覆了几千年的封建法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之意,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实现公平正义的强烈愿望,已经成为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基本共识和基本理念。这是经历了几十年栉风沐雨的“农民的儿子”,一位老战士、老同志,对人民的尊敬、深情和奉献!
2012年1月,岳宣义70周岁,他填词《满江红·七十初度》,再次对“逝去的流年”进行了回顾总结,对今后的生活进行了思考规划。“逝去流年,都牵手、红霞共渡。犹感慨、天神热吻,月歌星舞。岭上云松清爽气,天涯芳草平凡路。访梅仙、铁骨雪香魂,花千树。    风云乱,烟笼处。听裂变,闻鼙鼓。未怜身将老,梦中搏虎。更向前途争俱进,休追往事思停步。嘱闲情、提笔写诗书,留春住。”作者平和的心态,乐观的精神,高尚的追求,溢于言表。平平淡淡,真真切切,岳宣义回首往事,俯仰未来,满怀惬意,沐浴着斜阳,步入晚年。
 
王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