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名人

清明节特稿:从烈士遗孤到封疆大吏!

文章来源:精忠门第网  |  发布日期:2011-09-04 15:05  |  浏览次数:21681

本文系原创,版权归属精忠门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岳岐峰近照

  13岁的共产党员,14岁上了战场,16岁的年龄成功地扮演了话剧《白毛女》中的大春,21岁成为县级干部,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党的高级领导岗位,先是任过河北、辽宁两省的省长,十四届中央委员,并且从党的十大开始他连续六次作为代表出席全国党的代表大会。后主政黑龙江,担任了中共黑龙江的省委书记。这就是岳岐峰的无愧人生路。

鄂王贤胄 烈士遗孤 13岁踏上革命路

  岳岐峰同志为民族英雄岳飞的第32世传人,二支雷系后裔。1931年12月出生在河北省大名县张铁集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岳怀珍是一位中共老党员。岳岐峰3岁时母亲去世,祖母于1943年灾荒年饿死,1946年父亲牺牲,岳岐峰便成为烈士孤儿。

  在岳岐峰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给他讲先祖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也讲岳母刺字的经典,父亲教给他的第一首歌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在岐峰幼小的心灵深处树立了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的思想,他要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这个精忠门第的鄂王之家!

  1942、1943两年,冀南一带连年旱灾、蝗灾,再加鬼子、汉奸扫荡,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饿死人很多,没人埋,情景确实很惨。岳岐峰父亲的一位朋友对他祖母讲,与其在家饿死,还不如带孩子出去逃个活命。就这样逃到了离家一百多华里的山东省唐邑县南,这里是伪军的一个大据点,这位朋友在这里当了汉奸,要他留下一起干伪事、当小差。当时只有十一、二岁的岳岐峰,他家地处元城抗日游击区的中心地带,他是一名很活跃的儿童团员,耳闻目睹日本鬼子实行“三光”政策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再加上父亲又在区游击队工作,所以硬是哭着、闹着,坚决要回家。这位朋友威胁说,这里离家远,你回不去,就是回去,也是饿死。他坚定的说,就是饿死,也要回去。结果,那位朋友给了他几个玉米面饼子,他就返回了村庄。这就是岳家后代在儿童时宁死不做汉奸的真实写照。

  1944年春天,当时的岐峰只有13岁,在现代人的眼里还是个玩童,但是,民族的灾难,家庭的贫困,连续失去亲人的悲苦,已经把他历练成了一个立志驱除日寇、求解放、救民众的坚强少年。那时,我抗日政府为培养干部队伍设立了抗日高小。学校没有固定的校址。几乎每天都处在和敌人周旋转移的游击状态中。岳岐峰进的就是这样的学校。进校不久,由于他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努力学习,当年冬天,他就在牛棚里举手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于1945年1月参加了元南赎地工作队。他工作认真负责,学习刻苦用功,一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样子。1945年3月,我军攻打大名县龙王庙这个日本鬼子大据点,当时他年岁小,身上又长有浓包疥(那时戏称抗日的虱子革命的疥,是革命性强的表现),领导照顾不让他参加这次战斗,让他留守看家,经他反复请求,14岁的岐峰同其他工作队员一样,一人带着三副担架上了战场。由于大名县的日本鬼子增援,我军撤出了战斗。但岐峰在参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机敏勇敢、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给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岳岐峰与李鹏总理

  抗战胜利后,岳岐峰被组织上调到邯郸中学学习。这所学校“三青团”势力较大,故从解放区调一些党员,一边学习,一边帮助学校掌握“三青团”的动向。“四八烈士”殉难这一天,“三青团”开庆祝会,抓捕了他们五个头目。反三青团的任务完成后,岳岐峰被抽调参加了反奸复仇工作队。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全面爆发后,学校奉命撤出邯郸到农村配合土改、解放战争搞了几个月的宣传队。那时,岳岐峰性格开朗、思想活跃,编快板词、演活报剧,还正儿八经地扮演过《白毛女》中的大春,16岁的年龄,已把他修饰得沉稳老练,俨然一个成熟的青年干部了。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到1947年4月返回了邯郸,随即又被编入土改工作队进驻了北张庄村。

  土改就是斗地主、分田地、分房产。这是我党从根本上推翻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重大举措,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动员解放区人民参军参战,尽快取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这时的邯郸还处在两头受敌的境况,河南的安阳还没解放,被国民党收编的铁魔头匪部还盘踞在永年城里,时不时地出来骚扰破坏,使得部分农民在土改中表现出顾虑重重。北张庄的土改也同样受到了影响,一些农民把他们白天分得的东西晚上又偷偷给地主送回去。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工作队开展了积极的思想工作。为了把工作做细,岳岐峰把铺盖一卷,搬到了单身老汉闫荣贵家里,和他啦家常,讲道理,讲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终于做通了老汉的思想,第二天再分东西,他就不往回送了。岳岐峰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了篇《要想翻透身必先翻脑筋》的文章,发表在当时由邯郸市文化馆主办的《邯郸小报》上,加上北张庄在土改中政策掌握得好,在当年“七·一”党内评功时,为岳岐峰评了特等功。

岳岐峰陪同胡锦涛总书记、陈慕华副总理参观。

  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要求自己的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岳岐峰在进入政界的一开始,就显示出他在这方面极强的原则性。

  土改结束后,岳岐峰被调到工商党委工作,公开的身份是工商局的秘书科员,主要是管理辖区内的一些公营企业中党的工作,也管理复员转业军人中党员的工作安排。这段时间,他的一位老乡转业回到了邯郸,娶了一位当地的姑娘成了家,找岐峰从银行贷点款,本来这件事他从中介绍一下就行了,但他觉得这是他工作份内的事,又是老乡,他就亲自跑前跑后找银行说合,很快就把款贷了下来。谁知到了还款的时候,他的这位老乡不见了,弄的岳岐峰很是尴尬。其实,这样的情况在当时并不鲜见,找不见人,可作呆帐处理。但岳岐峰没有这样做,在他看来,这件事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党正处在困难时期,不能把自己工作中的失误给党造成的损失一推了之。于是,他毅然回到家里,变卖了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还上了这笔贷款。事隔二年,这位老乡又突然冒了出来,要托他转党的关系,还要找工作。岳岐峰这时正好在市委组织部工作,觉得这样的人为了逃避还贷,竟然连党组织关系都不要了,可见他不仅私心严重,连起码的组织观念都没有,对党也毫无责任感。于是严格按照当时的组织规定,他没有为他接组织关系,劝他回乡务农去了。事后,岳岐峰谈起这件事时说:“这样的人,我可以替他还钱,但决不能把他安排到革命队伍里来,那样,对党对他都是不负责任的。”

岳岐峰陪同温家宝总理调研

  岳岐峰的工作能力和思想品格,理所当然地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视。在以后的工作里,他一直被安排在关键的岗位上。从1949年起,邯郸市的审干、镇反、三反五反这些中心工作,都是他协助领导抓办公室的工作,一直到1952年被任命为市委办公室主任。大凡办公室主任,都是做文字工作的,这对他这个“半工半读”连初中都没有读下来的人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他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后来做了省长、省委书记,在文字工作方面也没有改变亲自动手的习惯。他在任唐山市委书记的时候,曾有一位记者问他:“书记大概是个老秀才吧?”他坦率地作了这样的回答:“没上过正规学校,一年多的中学生活,同三青团斗活了两个多月,参加了一个多月的反奸复仇工作队,到农村备战几个月,搞了一期土改,就算毕业了。我现在填的初中毕业,实际上达不到初中的水平。这不是以土八路自居,以大老粗‘万金油’为荣,而是事实,知识可以在书本上学到,但也可在实际工作中学到。关键在于学不学和怎样学……”听着轻松,稍有文字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个“学”和“怎样学”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努力。然而,他做到了,这是他的性格使然,更是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一种执着追求和倾情热爱的体现。

建功邯郸 重建唐山 情注河北46年

  岳岐峰从1944年入党参加工作后,到1984年调任唐山市委书记,这中间40年的时间是在邯郸度过的。40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所占份量是不言而喻的,岳岐峰的青春在邯郸大地闪光,岳岐峰的汗水在邯郸大地建功立业,岳岐峰的智慧同样也在邯郸大地开花结果。

  作为基层领导,岳岐峰曾先后担任邯郸市手工业联社主任,邯郸市冶金工业局党委书记,邯郸市陶瓷工业公司党委书记等职,不管往哪里去,他都毫无条件,他都总有建树。在这期间,他曾接待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视察邯郸冶金工业,也陪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唐山视察工作。

岳岐峰(左三)与朱德夫人康克清(左二)一起参加活动。 

  1962年,他进陶瓷工业公司时,正逢三年困难刚刚过去,职工人心不定,生产产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低、质量差,一些产品质量甚至低于1957年的水平。领导缺乏思路,管理跟不上去,整个公司一片散沙。他在任两年,很快改变了该公司的面貌,使这一企业很快换发出勃勃生机。我们无需去描述他是怎样的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怎样团结职工群众全力攻克生产上的难点,又是怎样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组织他们搞科技创新,通过改善科技环境和条件去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我们不妨摘录他于1962年8月在陶瓷工业会议上讲话中的几段话聊作欣赏:“我们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工作者,有一项经常性任务就是:经常了解市场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经常分析企业生产所处的经济形势,掌握规律,否则不看变化,便会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危险得很,经理部就要经常了解市场情况,组织一批人到城乡做实际调查,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提供市场变化情况,防止盲目生产。……对当前产品质量低、花色品种少,如何认识?必须认识。质量低,花色品种少,是陶瓷当前的大敌。大敌当前,有打倒的必要,代之而起应当是质量高、花色品种多”。如果我们把这些话中那些带有当时时代印记的装饰去掉,岂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家唯一可取的经营理念吗?正是有了他——一个企业的决策者——这种高屋建瓴的、明确而又明智的经营管理思路,才有了当时陶瓷工业公司的显著变化。

岳岐峰与杨尚昆亲切交谈

  人总难免有走麦城的时候,逆境有时会更能考验一个人的素质和水平。在众所周知的那场“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岳岐峰同志没有逃脱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的厄运。他1956年被提拔为市委委员、主持全面工作的市委副秘书长,正式进入市级领导层。“文革”前期从峰峰煤矿“四清”工作队调回,被紧急任命为主持全面工作的市委副书记,由于说了几句对江青、“王关戚”不满的话,被打成反革命、走资派,游街、批斗、住牛棚,享尽了“走资派”的各种“待遇”。一年多后,因查不到反革命的阶级根源,被下放到成安县毛主席视察过的“9·24”大队劳动改造,一直到1970年,被任命为成安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重新工作后的岳岐峰,依然如故,主政一方,拼搏一处。1971年他被安排在邯郸地区重工业局任局长,主抓五小(小煤矿、小铁矿、小炼铁、小水泥、小建材)工业的发展,他一头扎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协调布局,足迹踏遍邯郸西部山区及峰峰矿区。在这期间,曲周县在武安开设的小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岳岐峰亲临现场,指挥抢救,不顾个人安危,带头下井,捞出了11名矿工的尸体。当现场的干部群众用激动的目光望着他的时候,他流下了沉痛的泪水。正是他这种对工作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使得他在两年的时间里,把邯郸的五小工业搞得红红火火,一派生机。

  1973年初,省委五位领导集体给他谈话,要调他到邯郸钢铁总厂。邯钢当时是河北省举足轻重的骨干企业之一,由于造反派捣乱,支左部队难以控制局面,领导班子处于瘫痪状态,生产也基本停滞。岳岐峰当然知道,这样一个大企业出现这种局面,事态是非常严重的。正犹豫之际,省委又决定安排郝田役同志(原副省长,邯郸市委老书记)到邯钢任第一书记,岐峰任第二书记(岐峰同志在这位老书记的直接领导下,在邯郸市委一起共事长达八、九年的时间),所以他们两位一起到邯钢后,合作得就象一个人一样,岳在幕前,郝在幕后,团结好班子的大多数,抓好落实政策,稳住局面,就象一个障碍赛跑运动员,冲破阻碍,跨越高栏,抓新建,搞改造,上配套,抢维修,扩大规模,加强管理,提高产量,生产记录连续飙升,创造了邯钢从未有过的大好局面。郝田役在邯钢工作了两年多,就调往包钢,在这前后,小平同志又一次被打倒,造反派又想趁机把邯钢搞乱。这时的岳岐峰既冷静,又沉着,团结广大职工,稳住了邯钢,稳住了生产,进而稳住了全市的局面。

岳岐峰与毛岸青、邵华一家。

  这就是岳岐峰的魄力,这就是岳岐峰要的速度,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拳拳之心。画家黄胄曾为岳岐峰画了几头毛驴,还特写了这样两句话:生平历尽坎坷路,不向人间诉不平。我们应当再加送他两句:情凝身心结瑞雪,融入阳春沃土中。

  正当岳岐峰在邯钢挥臂创业,邯钢的生产形势蒸蒸日上时,“四人帮”被粉碎了,河北省委发出通知:岳岐峰任邯郸市委第一书记,邯郸革委会主任,这是1977年2月2日,岳岐峰刚满45岁。45岁,这是个如日中天的年龄。30多年的历练给了他足够的勇气,粉碎“四人帮”使他觉得天宽地阔。当他重新踏上邯郸市委书记的岗位时,内心涌动着的是一种蓄势待发的昂扬情绪,揭批“四人帮”、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一直到拨乱反正,落实政策,中央的部署在邯郸市展的开、跟得上,有条不紊、深入扎实。为党的中心工作向现代化建设转移奠定了有力的政治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带领市委一班人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错误。同时,大力恢复发展邯郸市经济,较早的注意市场导向,研究经济规律,支持推动邯郸第二建筑公司和邯钢探索企业改革和管理的新路子,使其先后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1983年,邯郸市在河北省城市中排位第三,成为晋、冀、鲁、豫接壤地区的中心城市。

  1984年,岳岐峰调任唐山市委书记。众所周知的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经过几年的恢复,才渐渐出现了生机。岳岐峰到任时,正是唐山百废待兴的时候,在经过了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向河北省委提出了振兴唐山的整体工作思路和未来十年规划,得到肯定和支持。在他的带领下,唐山至1986年就完成了地震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地震十周年庄严向世界宣布,一座崭新的唐山重新屹立于冀东大地上。同时,一些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地市合并后的市、县关系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唐钢的改扩建方案、燕山三个县铁矿的开发、60万吨纯碱厂的开工、王滩港的建设(孙中山建国方略上要建的北方大港就在王滩)以及沿海水产养殖的大规模开发等等一批大项目都是在这位市委书记主政时经过多次讨论,有的是力排众议、果断决策定下来的,并且确立了“燕山脚下渤海边,新老三角镶其间;三线开发创伟业,八业并举谱新篇”的经济振兴的谋略和目标,全市出现了团结奋斗的可喜局面。一个被地震摧毁殆尽的城市和十个县的经济迅速振兴起来,唐山市重新成了河北第一强市。

2003年3月17日,岳岐峰在河南汤阴参加岳飞诞辰900周年纪念活动。

  邯郸的建功和唐山的振兴,显示了岳岐峰的魅力和才干,1986年,岳岐峰被调到河北省委任副书记,1988年当选为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重任在肩,他更加忘我地工作。他结合河北实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积极推进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对河北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创造性意见,为促进河北经济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1989年政治风波期间,岳省长临危不乱、稳如泰山,及时果断地处理了一些突发事件,亲自到第一线面对几万名要绝食的学生,理直气壮地做开导工作,使学生很快离开现场,回到学校,为稳定河北大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他还带领省政府一班人,排除干扰,坚持指挥工农业生产,保证了河北经济工作的正常运行,表现了一个领导干部坚强的党性及无私无畏的革命胆略和魄力。

  岳岐峰生在河北、长在河北,从少年入党到1990年调任辽宁省长,在这块热土上,他整整奋斗了46年。这46年,使他从一名烈士遗孤成长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46年的风风雨雨使他对河北这块土地产生了深厚的、特殊的感情。当他即将离开这块生他养他,他也为之奋斗了大半生的土地的时候,他深情地望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望着这里的父老乡亲,望着他倾情贯注了46年的一切一切,心情难以平静……。然而重任在肩,他一步三回头地踏上了新的征程。赴辽宁途经北戴河避暑胜地,在杨尚昆主席的引导下,在西山海滨浴场,拜见了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老人家语重心长的说,辽宁很重要,要把那里的工作搞好。

老工业基地 再展雄风 岳省长志在兴辽

  1990年6月,在中南海的红墙内,共和国的领导者们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实行省际领导干部交流制度,首批确定的交流范围是河南、河北、辽宁。已经在河北省长的职位上工作了两年多的岳岐峰受命到辽宁省政府主政。在辽宁小范围举行的欢迎会上,人们看到了这位光彩照人的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人,看到这位13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工作了46年,在党政机关及企业多种岗位挑过重担的新任辽宁省代省长,他的“就职演说”简单实在,掷地有声:“能够成为辽宁人民中的一员很荣幸,我要尽快说好辽宁话,办好辽宁事!”

岳岐峰在河南汤阴为“岳飞诞辰900周年记事碑”揭幕。

  初闻此言,人们并未深解其意。但随着岁月的推移,辽宁人民在岳岐峰勇于实事求是,善于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与辽宁实际相结合的言行中,逐渐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和份量。

  做辽宁人的确是光荣的。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漫长的海岸线和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这里的4000万人民,勤劳、豪爽、智慧。然而,对初来此地的岳岐峰来说,摆在面前的更重要的问题是:数量占全国近1/10的辽宁省大中型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老化问题特别突出:工业比重大,大中城市多,非农人口比例高,可农业却一直是条“短腿”;虽然较早实行了市管县体制,可县乡镇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底子薄,绝大多数县乡靠财政补贴过日子,财政收支拮据的局面困扰着各级政府……种种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使岳岐峰深深感受到肩头担子的重量。

  在第一次省政府常务会上,岳岐峰给同志们留下这样一句话:“请允许我几个月内不定事。”于是,他一头扎进了基层,他走遍了全省14个市、44个县和一大批厂矿企业、乡村学校,还到省政府的各个厅局登门走访或听取汇报。此外,在“辽宁老工业基地研讨会”上,他会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座谈、研讨,倾听他们的真知灼见。还经常抽出时间走访省内的老同志,并借在北京开会的机会,请曾在辽宁工作过的领导同志和老同志座谈,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岳岐峰掌握了大量的宝贵的第一手材料,经过反复思考、分析、比较,他的兴辽思路终于逐渐清晰了:辽宁要利用地处沿海的优越位置,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吸引外资和技术,嫁接改造老企业,辽宁大中城市多,大中型企业多,重工业比重大,应该走抓城带乡、抓大带小、抓重带轻、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路子;辽宁农业人均土地少,基础地位脆弱,但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应当加大投入,向生产的深度、广度进军,力争粮食、副食基本自给或完全自给;辽宁现有工业规模不小,但设备、技术、工艺、产品,严重老化,搞好大中型企业应坚持少新建、多改造的原则,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走低投入多产出、走内涵挖潜、强化管理的发展路子;在加大改革力度、转换经营机制上,要敢于碰硬的、干实的,要有铁石心肠;但在关心职工生活、解决困难上要有慈母的情怀;要改变辽宁财政收支的拮据局面,现实的办法是在搞好大中型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区、街经济,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和私人个体经济等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财源,含养老财源,所有这些逐渐形成了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并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二次创业的主要内容。

  1991年3月8日,岳岐峰代表省政府向全省的人民代表报告工作,他系统地阐述了工作打算和想法,得到了代表们的普遍赞成和高度评价。几天后,到辽宁工作仅8个月的岳岐峰顺利当选为辽宁省人民政府省长。岳岐峰登上讲台,发表了仅十几分钟但却感人肺腑、令人难忘的演讲,会场爆发出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他赢得了辽宁人民的信任!

  或许是出于职业敏感,香港《广角镜》杂志社记者闻风前来采访,随后著文称:岳岐峰一向不愿意接受采访,外界对他所知甚少,他以实干巧干,敢说敢干赢得政绩,赢得民心……。

  俗话说:为官一任易,造福一方难。为官一任者,只有真正将自我溶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心底无私,情系人民,兢兢业业,境至忘我,才能造福一方。

  到辽宁工作后,岳岐峰敏锐地意识到辽宁作为全国最早建立起来的重工业基地,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省情已经发生着巨大变化,再习惯和满足于过去的成就,就会贻误发展时机。于是,他多次提出全省上下要不断深化对省情、市情、县情的认识,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子,这些思想对全省正确制定“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多次深情地说:辽宁这个老工业基地,是党和国家老一代领导人在建国前后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起来的,几代人为之付出了极多的心血和汗水。如果真的让老工业基地在我们这一代人中萎缩下去,我们就愧对前人,愧对曾经为此奋斗过的一大批老同志,也无法向党和人民交待,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二次创业尽快改变所谓的“东北现象”,再展这个老基地的雄风。这发自肺腑的心声,表达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贞,甘为人民公仆的拳拳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这个老工业基地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到辽宁指导工作。辽宁大地上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重点的搞活大中型企业、振兴老工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多种经济的第二次创业的攻坚战拉开了序幕,全省经济形势也在日新月异地好转。

  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奋斗,辽宁经济工作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至1993年,辽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转折,结束了粮食副食品长期不能自给的历史,实现了自给自余,乡镇企业三年间净增产值1000多亿元,成了辽宁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改造和调整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区街经济、私营个体经济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国有大企业人员分流,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辽宁这个老工业基地,通过第二次创业,再现了昔日的辉煌,岳岐峰向辽宁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央重托 众望所归 开辟黑龙江“第二战场”

  1994年4月,中央省部一级高层人事有新调整,坐镇辽宁省省长三年又十个月的岳岐峰,出任中国最北部的中共黑龙江省的省委书记。

  岳岐峰曾经直言,他并不乐意离开经济走势开始好转的辽宁,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及胡锦涛同志一起亲自找他谈话,要他主政黑龙江。岳岐峰说,他来黑龙江是带着中央的重托,同时也肩负着黑龙江3600万人民的希望。岳岐峰刚刚接手的虽然也是一个重工业基地,又是一个边疆大省,但它是怎样一个局面呢?

2003年,《岳飞和他的后裔们》一书出版后引起轰动,海内外30多家新闻媒体都给予了热情报道,岳家终于有了一部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了。岳福洪也很高兴,他给我说:“我们得贺贺,我请客,你喊人,我们聚聚。”我就近喊了岳岐峰书记、岳宣义将军、刘兰芳主席等人聚餐。岳斌就拍下了这个镜头。

  黑龙江以资源大省著称。有大油田,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达五千多万吨,占全国的40%,居全国首位;大煤矿,年产量在一亿吨上下,还有大森林、大粮仓,以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三大动力为代表的大机械,还有大草原、大水面。46万平方公里大面积没有沙漠,没有岩石裸露的山脉,没有永冻层。然而,随着资源的开发,资源型行业已出现疲态和危机。小兴安岭林区,几十万公顷旧林地需更新,然而,买不起树苗,一半林业局几乎无林可砍,几万名职工不能正常发放工资。四大煤矿,每个矿务局,职工和家属有30多万人,每年只采1000多万吨煤,挖一吨赔一吨,1994年赔10个亿。大庆油田,石油调价前亏损高达85亿多元,而且石油不是再生资源,一旦油源枯竭,赖以石油为生的人们前景堪优。

  再看大中型企业,黑龙江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投资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至今仍在继续做出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此处进入中国计划经济最早,结束中国计划经济最晚,体制约束,机制陈旧,结构失衡,半数以上的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到1994年,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和资产损失,福利基金超支挂帐高达185亿元,仅煤炭、森工、军工行业就拖欠工资16.5亿元,涉及职工100多万人,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由居全瓣国前列变成了倒数第四位。

  “正数”与“负数”所造成的心理失衡,对领导来讲,是难堪,对老百姓来讲是“难过”。更让岳岐峰感受不好的是那一股罩在干部、群众身上的失落感。这时的岳岐峰已清醒地看到,如不下大气力解决实际困难,振奋干部群众精神,不面对现实,摸清家底,找出一条适合黑龙江省的发展之路,2000年翻两番的中国辉煌之梦,在黑龙江将难以实现(全国1995年提前实现了翻两番,而黑龙江按当时的发展速度看,2003年才能翻两番)。

  岳岐峰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了家底。看来,要想黑龙江经济搞上去,担子是很重的。

  倔强的岳岐峰决心不负众望。他要找到一条适合黑龙江发展的富民强省之路。他的倔强从脸上就看得出来,粗重的眉毛在语气决断时,凛凛地竖起来,那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气势从面部表情中扩张出来,使周围的人受到强烈感染。然而,岳岐峰的热情不是轻易能感受到的,他毫不留情的和单刀直入的问话方式,简洁、冷静,甚至尖刻。“有时象拿刀子剌你的痛处”,一位厅级干部这样形容。

  然而,在黑龙江工作的大多数干部、群众在与岳岐峰相识的时间里,都从会议上、身边的变化上,感受到岳岐峰对黑龙江的热情和改变其现状的倔强。

  省委七届三次全会上,确立了黑龙江省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总体思路:要下大力恢复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开发大兴安岭时的突破高寒禁区精神,重提这些精神,就是要解决失落感,振奋精神,克服困难,把黑龙江改革、经济搞上去。同时,在决不放松农业和国有企业等经济发展“第一战场”的同时,积极开辟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翻两番、奔小康的战略目标。

岳岐峰书记慰问铁人王进喜的家人时的留影。

  对于这一发展思路,开始认识上并不完全统一,有的认为,开辟第二战场,就是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丢在脑后,要发展私营经济了等。岳岐峰不急不燥,他召开座谈会,写调查报告,用事实、史实指出问题,讲清道理。他说:“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所谓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日军长驱直入,而我党在华北等敌后开辟以游击战为主的‘第二战场’,由小到大,节节胜利,‘第二战场’变成了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为抗战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在,如果说作为主导和支柱的国有经济是第一战场的话,那么包括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经济等在内的多种经济成份就是第二战场,如果说作为主业的成立大工业、大企业主产品和农村粮食生产是第一战场的话,那么,城乡的多种经营和林区、油区、煤区的替代产业就是第二战场;如果说以资源型、原字号、初加工、内向型为主的传统产品是第一战场的话,那么,第三产业、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就是‘第二战场’。一句话,开辟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就是在原有的、传统的经济力量之外,大力培植新的经济生长点。以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和科学技术进步为特征的“第二战场”搞好了完全能够以副养主,由副变主。岳岐峰还找来国有大中型企业代表,与他们谈心:企业不是常常呼吁政府“放水养鱼”吗,可大中企业陷入困境,政府财政拮据,无水可放,开辟第二战场,其目的就是为了培植第二财源,反哺国有经济,怎么能说只要“非国有”不要“国有”了呢?

  确定了思路,方方面面行动起来,小兴安岭的铁力林业局以场自立,以户自立,既种地又植树的做法,得到大力推广,迅速扩展,再加精深加工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困难得到很大缓解。煤区依托煤炭求生存,跳出煤炭求发展,三三制分流人员的做法也迅速见到了成效,农垦系统几经挫折的四到户、两自理的家庭农场,对摆脱困难,增加生产,解放生产力,效果更为明显。

  “第二战场”的战绩直接激活了“第一战场”。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生产关系上探索国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抓大放小,并淘汰了一批低劣的,同时根据地方特色,构建经济新格局。

岳岐峰与夫人田淑云一起看书

  岳岐峰在黑龙江省开辟的“第二战场”,妥善地解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一些资源性的产业和危困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开始解决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使全省经济比较快的结束了徘徊,走出了低谷,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好形势。至1996年,黑龙江省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及储蓄存款等都比1993年翻了一番或一番多,粮食快速发展,连续两年突破了500亿斤、600亿斤,黑龙江赶上了全国的前进步伐,至1999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1996年7月5日,李鹏同志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后说:“总的看来,这两年里,黑龙江的工作是很有进步、有发展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加快了,人民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粮食产量突破500亿斤,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省,特别是改革的步伐加快了。总的讲,黑龙江现在是一个向上的趋势、发展的趋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岐峰同志为书记的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全体同志努力,与黑龙江的全体人民执行中央的政策所分不开的!”。

  是啊,岳岐峰没有辜负中央的重托,也没有辜负黑龙江人民的期望!他呕心沥血,他竭诚尽智,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用诚心、用爱心赢得了人心和民心。

关心国事 不忘家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岳岐峰可谓是重任在肩,日理万机,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他把所有的家务都托付给夫人田淑云。但他没有忘记那些曾为共和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劳模们,他及时地把党的温暖和关爱送到这些人的家中。

  王铁人,这个令黑龙江人骄傲的名字,曾化作一种精神成为几个年代中国革命口号的不褪色的主角。王进喜是全国工人挂在嘴边的模范。但对于他的家人以及他家人的生活,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岳岐峰主政黑龙江后,没有忘记这个革命的功臣,他专程到大庆看望王进喜的一家。后在一次给江泽民总书记汇报工作时,也提到王铁人一家,也讲到了老的砍树英雄、今天的植树模范马永顺,以及落户北大荒的北京知青杨华和扎根大兴安岭的上海知青王昭英的情况,江总书记听后很高兴的说,这些人都是很了不起的,每年春节,你们代表我去看望王铁人一家和老英雄马永顺。江总书记的关怀,通过岳岐峰等省领导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地送到了王铁人和马永顺的家。

  文化大革命中,岳岐峰被下放到河北省成安县9·24大队(现道东堡村)接受改造,住在该村的劳动模范宋学勤家。患难中,岳岐峰与这个勤劳善良的农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常去看望这个患难与共的农家小院及主人,1988年,岳岐峰当选为河北省省长后,仍然冒着刺骨的北风看望这一家,省长坐在炕头上与这一家人亲切交谈,欢声笑语话家常。滴滴关怀点点安慰,架起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岳岐峰也是这样,少小离家,退休后才回到河北大名老家看看,乡亲们争相寒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常指在外多年的游子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的伤感。岳岐峰也没有违背这个规律,他少年离家踏上革命路,在外风风雨雨几十年,没能回过这个生他养他的家乡——河北省大名县张铁集。1997年7月,已66岁的岳岐峰从省委书记岗位上退了下来,在全国政协任常委。相对从前来说,没那么忙了,他可以抽点时间回故乡看看了。2000年5月,这位大名县走出来的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携夫人回到了故乡,父老乡亲们望眼欲穿的等待终于变成了现实,他们为有这样一位公仆而高兴而激动。围得水泄不通的人们审视着这个当年的英雄少年而今的党政要员,看不够、亲不够,紧握着的手久久不松开!真是乡音乡情醉人心!这次故乡行之后,岳岐峰向大名、邯郸母校和几个省市图书馆陆续赠书4000册以上,此行,他还看望了当年住过的小院现已成为共用的堆草、堆粪、养猪的荒凉小院(现在他正筹划着盖几间房子,为乡亲们办个文化小院,使这里成为孩子、老人一个小小的活动场所),看了父亲岳怀珍烈士的土坟头……长眠地下的父母啊,岐峰来看你们了,这些年来,岐峰为国尽忠,为民造福,岐峰没有辜负您的希望,也没有辜负这个精忠门第的列祖列宗啊!

  湖南韶山,一代伟人毛泽东生长的地方。是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哪有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韶山,已成为人民向往的圣地,岳岐峰也向往这个地方。2001年的金秋十月,70岁的岳岐峰虽然抱病在身,但他仍然不远千里,来到韶山,瞻仰了毛泽东主席故居、刘少奇主席故居,同时,也看望了《岳飞家史考》主编岳力先生。

  好男儿志在四方,岳岐峰革命生涯几十年,到过许多地方,也多次出国访问。1991年访问日本时受到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和中曾根的接见。1993年出访新加坡时,又受到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热情接见。1994年出访加拿大时受到总理克雷帝安的会见。在美国时,在华盛顿又受到了美籍华人、著名人士陈香梅的热情接待。他与老挝总理坎代、朝鲜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等元首都有交往。然而,岳岐峰也没有忘记他那个名扬四海的具有家国两重性的鄂王之家。

  1997年5月末,他到杭州岳庙去祭祀先祖岳飞,触景生情,吟诗抒怀,遂成《拜岳墓》:

三潭印月荷花红,

飞来峰旁葬忠英。

秦桧夫妇跪墓前,

高宗难逃罪魁名。

怒骂权奸害忠良,

三叩九拜祭祖灵。

  接着,他又到了江西九江岳母墓和李夫人墓前,虔诚地祭拜老祖宗,手书“岳母祠”三字金色大匾挂于祠门。此行,他还到了河南汤阴岳庙参拜,后题写:

尽忠报国千秋颂,

气吞山河满江红。

还我河山凌云志,

赤胆忠心照汗青。

  这首诗被河南汤阴岳飞纪念馆刻在石碑上,供游人观赏。

  “精忠报国千古颂,彪炳史册岳家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岳家军是一座保家卫国的丰碑,是一面爱国主义的旗帜。战争年代的“精忠报国”是反抗外来侵略,解救人民于战火中;和平年代的“精忠报国”则是如何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使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岳岐峰堪称新时期“岳家军”的优秀代表。在他离开一线之前,在岗位上完成的《辽宁经济发展思路之探索》、《深化改革是黑龙江重振雄风的根本出路》和《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考与实践》三部共150余万字著作出版,在退出一线后,又完成了《河北工作文稿汇编》、《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考与实践》(续篇)这两部共90余万字作品的出版,特别是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每天读书、看报长达二、三个小时之外,又完成了一部30多万字的作品《三山歌吟》。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勤奋和毅力以及他对党、国家事业的关注。岳岐峰出的这6本书,共印了3.5万多册,但他一次首发式也没举行过,一本书也没卖过。这些书多是通过组织送出去的,少数是由他自己赠给一些省、市学校以及图书馆和同志、同事、个人的,也很少举行过赠书仪式。

  退休后的岳岐峰,平时看书看报、锻炼身体,闲来练写毛笔字。老伴田淑云也早已退休在家,这位工人身份退休的夫人没有沾上夫贵妻荣的光。他们的四个孩子均成家立业,一个孙子、一个外孙、一个孙女和一个外孙女也常来看望。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

最后,回忆一下岳岐峰书记不为人知的二三事!

  上边提到,岳书记对低调做实事的《岳飞家史考》主编岳力宗长很是看重,亲自到湖南长沙看望岳力先生。其实,岳书记对我这个小辈也同样关爱有加。

岳岐峰看望《岳飞家史考》主编岳力时的合影。

  我第一次见到岳书记,是我主编《岳飞和他的后裔们》一书时,需要去采访他。我提前给他联系好,就去了他家,我提前制订采访计划,精心记录采访笔录。然后,又把该收集的一些资料都收集好,带回家整理。一星期后,就整理完毕,一篇洋洋洒洒近2万字的纪实人物传记写尽了他一生的辉煌。打印出来后,我就寄给了他。岳书记看后,十分满意,就给我打电话说:“没想到,一个小地方来的女孩子,竟然整理的那么好、那么快,没多说一句话,也没少说一句话,都是恰到好处,太感谢你了!”,他又说:“以后再来北京,我安排,就住在黑龙江宾馆(即黑龙江省政府驻京办),在那里,吃饭、住宿、会客、聚餐也都方便,我全安排。来时,你给小田(他的秘书)打个电话或发个信息就行!”。就这样,我每次去北京,就住在黑龙江宾馆,直到他去世,中间有六、七年之久。其间,也经常陪岳书记与秘书、司机一车共四人去颐和园、圆明园等地锻炼。象他这样的高层领导都有通行卡,景区是不收门票的。

  2003年3月17日(农历二月十五)是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00周年纪念日,百年大祭,人难双逢。汤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汤阴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

岳岐峰书记的心头宝,与四个孙辈在一起。

  根据县委统一安排,岳庙的上级主管部门汤阴县外事文物旅游局负责邀请原黑龙江省委书记岳岐峰。岳岐峰去不去汤阴参加活动,是一个关键点,他若能去,汤阴那边就能名正言顺地去邀请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参加,纪念活动就有品位、上档次、规模大,影响大。汤阴县外事文物旅游局的领导就给我联系,让我传话,我就给岳书记说了。岳书记说:“现在不能确定,到时候看身体状况,要是身体没事,就去;要是身体不好,就不能去。”,他说的也是实话,我把这个情况反馈给汤阴那边后,汤阴那边决定亲自去看望岳书记并邀请他参加,弦外之音就是要亲自去敲定。我觉得,这样的百年大计,只要岳书记身体允许,参加比不参加好。我就提前去了北京,先吹吹风。那天,我们又一车四人去了圆明园锻炼。我说:“过几天,河南汤阴的领导来看望您、拜访您!”,岳书记说还是纪念活动的事吧,我说:“汤阴是岳飞故里,也是我们的老家啊”。一句话,提醒了岳书记,因为,他老家是河北邯郸大名县的,他一直都说老家是大名。听我这么一说,他也感觉汤阴也是老家。他说:“也对,汤阴也应该是我们的老家”。返回的路上,我又明知故问,试探着问:“过几天,哪里的领导来拜访您?”,他毫不含糊地说:“是我们老家河南汤阴县的领导来!”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过了几天,汤阴外事文物旅游局的焦陆堂局长、李长海副局长等一行果然来到了北京,来到了岳书记家里。岳书记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双方交谈非常友好,非常温暖,非常贴心,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并当场敲定了去汤阴参加纪念活动的事。岳书记身体不好,就委托田秘书和潘司机全权代表他举行欢迎晚宴,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接风洗尘。大家都感觉到,岳岐峰,这位封疆大吏对岳飞、对岳飞故里、对父老乡亲都有一种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爱!

  2003年3月16日,岳书记带着长子岳伟光,带着秘书田春宏和司机潘宝军,冒着大雪,奔赴汤阴,来到汤阴。在汤阴,岳书记看到了我刚刚出版的《岳飞和他的后裔们》一书,很高兴。后来,岳书记就特别喜欢拿这部书送人,比如,江泽民、李鹏、胡锦涛、温家宝等人他都送,还有,河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的领导和熟人,他也送,所以,我经常给他寄书。有一次,他给我打电话说:“我又没书了,你再给我寄些,给我个账户,我给你打点钱。”,我说:“不要钱,我们出书也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为了扩大宣传力度,维护岳飞的民族英雄地位。您想送谁,就送谁,您需要多少书,我都提供。反正,您送的那些人,我想送都送不到!”。

  第二天,也就是2003年3月17日,是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00周年的纪念日。说来,也是神奇,前一天还是大雪纷飞,这一天就晴了。岳岐峰与河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坐在前排,观看着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后又与汤阴县委书记李苏庆一起为“岳飞诞辰900周年记事碑”揭幕。

出版的《岳岐峰》一书

  最后一次见到岳书记,是在他弥留之际,在北京医院的病房里。当时,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家人与秘书都守护在身边。我走进病房,看到岳书记插着氧气管,闭着眼。顿时,就泪如雨下。秘书给他说:“岳书记,岳瑞霞来了,我瑞霞姐姐来了!”,岳书记嘴角就动了动。田秘书就给我说,还有意识,心里明白。我走出病房,就给岳宣义将军发了信息:“岳书记病危,来见最后一面!”岳宣义将军立马就把电话打了过来,他说他现在就动身去医院,让我在医院等等他。三天后,就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打来的电话,通知去八宝山殡仪馆开追悼会的时间、线路。岳书记弥留之际,除他的家人外,岳家也就我和岳宣义将军见了他最后一面。

  2008年3月24日,岳岐峰在与病魔搏斗了八年之后,病逝于北京,享年77岁。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深表哀悼。

  此文原载《岳飞和他的后裔们》一书

岳瑞霞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