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名人

以刚正不阿名垂青史的明朝宰相岳正

文章来源:精忠门第网  |  发布日期:2013-11-06 20:51  |  浏览次数:6193

本文系原创,版权归属精忠门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岳正(1420-1475),字季方,号蒙泉,北京市通州区人。37岁时出任明朝宰相,代英宗起草流传千古的《罪己诏》,由于奸臣当道,他历经坎坷,于50岁时辞官,途经浙江衢州为《鄂国岳氏武林世谱》作序。55岁去逝,无子,只有二女。后被追赠太常寺卿,谥文肃。他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第13世裔孙,长支云系后裔。
 
会试第一
 
明朝的科举制度:三年考一次,省、直称乡试,被录取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次年到京城应考叫会试,被录取的称贡生,第一名称会元;皇帝亲自主试的叫殿试,被录取的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岳正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天下治平的定德、正统年间度过,环境比较宽松,加上他天资聪颖,刻苦好学,而博学善写,于正统十三年(1448年)获会试第一,接着钦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进左先赞善,时年30岁。
 
受命于夹缝中
 
明英宗天顺元年,改编修为修撰,教小内侍书。在他从编修迁升为修撰的9年里,明王朝发生了两件重大的政治事件:
一件是:1449年的“土木之变”。原来英宗即位当皇帝的时候才9岁,可是他承洪熙、宣德基业,海内富庶,朝野清平,加以有贤慧的皇太后掌舵,杨士奇、杨荣、杨溥等累朝勋旧辅政,坏人也不敢作崇,纲纪不弛。但自皇太后及老臣们相继谢世或辞官后,宦官王振遂跋扈不可制。残害忠良,构衅北面的蒙古瓦刺,挟帝亲征,导致在土木堡英宗被俘,故称“土木之变”。国不可一日无君,英宗被俘在异邦,朝臣于是拥戴其弟朱其钰继位,是为景帝。次年,瓦刺也先又送英宗回归,景帝将其奉为太上皇而幽之于南宫,造成了复杂的局面。
第二件是:景帝是位笃贤任能、励精图治的皇帝,可是在他安邦定国的第8年,也就是1457年正月,一场重病袭来。不满其政治路线的武清侯石亨为贪功邀赏,纠合都督张车兀、太监曹吉祥、太常卿许彬、徐有贞等发动政变,“夺门”迎拥英宗复位,废景帝并囚于西宫17天后不明不白地死去。
英宗复辟后,迫不及待地杀害了不同政见者于谦、王文,同时给“夺门迎复功者”加官进爵:徐友贞以原官入阁预机务,石亨封忠国公,张车兀封侯,曹吉祥升司礼太监,总管三大营……。英宗为答谢“夺门复辟”之恩,不惜滥赏,特别是对首功石亨“眷顾特厚,言无不从”。其弟、侄家人冒功锦衣者50余人,部曲亲故因而得官者4000余人,给他们制造了一个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环境:一方面“中外将帅半出其门,家畜猛士数万,嗜进者竞走其门”;另一方面则“两京大臣,排除殆尽”。其次是曹吉祥,其“嗣子钦,从子铉、铎、王羽等皆官都督,钦进封昭武伯,门下厮养昌官者多至千百人,朝士亦有依附希进者。当时并称“石、曹”。他们两人时而连手,时而倾轧,短短几个月里,满朝被弄的乌烟瘴气,连英宗也“渐察其奸,颇厌之”。
上面不厌其烦地介绍了一些与本文主人公无关紧要的东西,目的在于说明岳正爱命入阁时的大环境:权奸石亨、曹吉祥弄权,然大逆尚未尽露;英宗欲锄其奸,但感恩之心未泯,且慑于其淫威。政变来得仓促,形势发展迅猛,一切关系都在调整中,岳正受命于调整的夹缝中。
 
28天宰相 刚正不阿 锋芒初试
 
岳正“素性豪迈,负气敢言”,当为英宗所拔擢,就更思务一心营职,以报知遇之恩。下面是他在就任后短暂的时日里处理的几件事例:其一,掌管观察天象和推算历法的钦天监汤序是石亨的党羽,曾因灾异上奏“请尽去奸臣”。英宗就此问岳正,岳正说:“他所说奸臣没有具体指明是哪些人,如果漫无目的地去追究,势必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且汤序知识浅薄,何必去信他的话呢!”这件事就没有再去追究,避免了一场灾难;第二例是一群和尚散布妖言,被锦衣卫的人抓捕并判以谋反罪,宦官牛玉渚请给辑捕者补官。岳正说:“即使散布妖言属实,也只能按‘妖言律’处理,对辑捕者只能给赏金,不能给官职”。几十个和尚得免于难;第三例是京城里出现匿名的列数曹吉祥罪状的贴子,曹要求英宗出告示悬赏检举或辑拿写帖人,英宗令岳正撰写告示。岳正和吕原入见英宗说:“为政有为政的原则和章程,有盗贼找兵部,有犯法作乱的找法司,岂有天子出榜购募的道理?况且追查宽缓点则作案者会自我暴露,过急则藏得越深”。英宗以为是,不再追问;第四例是,石亨的侄子石彪镇守大同,派使者献捷。使者说:“捕斩无算,不能全致,皆枭置林木间”。岳正指着地图追问:“某地至某地皆沙漠,汝枭置何所?”使者无言以对,岳正揭露了其谎报。
事例不多、不大,但件件涉及权奸,他在处理中均体现了敏捷练达,依理据法,公正无私,不阿权贵,不畏强暴的风格。
 
出击失手 欲以纵横之术离散权党 反为所噬
 
当时,石、曹已放肆到令人无法容忍的程度,英宗也开始感到心烦,岳正便纵恿地说:“二人权太重,臣请以计间之”,意思是说设法离间二人,使其在互斗中削弱自身,然后再收拾他们。英宗同意了这个意见。但在具体操作时,岳正单枪匹马,方法又过于简单,结果计谋被对手识破,曹吉祥到英宗面前“免冠,泣请死”。此时的英宗由于感恩之心未泯,反而内愧地去安慰曹贼,对岳正予以责斥。在这个不正常的夹缝里搏击的岳正,其前景不堪设想。
果不出所料,1457年7月3日,适逢承天门灾,岳正借此向英宗极力陈述石亨将为不轨,还提出了削弱其党羽陈汝言、卢彬的方案及启用徐有贞可消天灾的建议,但英宗都没有听取,只是令岳正代己起草《罪己诏》表示忏悔,敕谕廷臣,以谢天下。诏书全文是:
发生在承天门的灾难,使我心中震惊,不知如何办才好。我想,这难道是因为我敬奉上天神灵有没尽心的地方吗?对祖宗的法典,有不遵守的情况吗?善恶不分,用人不当吗?曲直不分,审理方面有冤假错案吗?多方征兵调将使军队过于劳顿吗?赏赐过度,使得国库空虚了吗?大臣的请求不停,使我封赏的官爵太多了吗?贪污受贿成风,使国家政事废弛了吗?朝中大臣朋比为奸使许多人趋炎附势吗?一些不法官吏玩弄法律,擅自作威作福吗?对老百姓征收的徭役赋税太多太重而使得家家户户不得安宁吗?阿谀奉承之徒得到高升而忠言正士不被采纳和重用吗?或者是地方官施用酷刑苛政、贪得无厌而造成军民流离失所吗?这些都是伤害中和之气造成灾难的原由,而我却没有看到这些情况,现在我反省思考这些过错,心里分外恐惧警惕。希望群臣也要关心这些问题,认真痛改前非,不要重蹈覆辙,继续作恶。应当做的事情也应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不必隐讳。
诏书下达,满朝传诵。罪己十问,词语激切,恰中时弊,石亨、曹吉祥之流。反而歪曲制造流言蜚语,说岳正毁谤讥讪。英宗坠入圈套,是非不辨,违背初衷地令岳正仍回原职,且随着谗言诬陷,处置频频升级:几天之内,“谪钦州同知”,再“系诏狱、杖百、戍肃州”。乱世出忠臣,君暗臣奸相朋比,自然刚正之士遭劫。所幸英宗英气尚未泯尽,岳正才没有成为第二个于谦。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槛井之中,摇尾而求食……”。史学家司马迁曾字字血泪地披露过蒙受冤狱者肉体和心灵的刺痛,岳正当不例外。戴着刑具,由持水火棒的衙役押解,行至涿州,夜宿传舍,大便急了,苦于刑具在身,气急之下导致昏厥。且幸自古涿州多义士,有个叫杨四的人敬慕岳正的为人,灌醉狱卒,脱去刑具并洗去秽物……,之后,又厚赂狱卒,才使得他能安全抵达戍所。1459年、1461年,石亨、曹吉祥先后以谋叛罪伏诛,这时英宗想到了岳正曾强调过“石亨将为不轨”的预言,便放岳正回乡为民。
 
东山复出 命途多舛
 
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继承帝位后,召岳正回朝“以原官直经筵,修英宗实录”,并令都督佥事李铎将其所夺去的宅舍予以还回。这次岳正逢召,原想以为能受到重用,可是,当任宰相李贤排挤他,只想让他去南京任学官,他听了很不高兴。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个忌恨他的人,伪造了一份由岳正署名的弹劾李贤的疏草,致使李贤记恨于岳正。同年四月,又因兵部清理奏章摘要事,宪宗“诏以为私,出正为兴化知府”。真是时运不济,命中多舛。
他到任后,“筑堤灌田数千顷,节缩浮费,经理预备仓,欲有所兴革”。但兴革触及当地一些士大夫的利益,从而受到反对与毁谤,此时他也对官场的事开始感到厌倦,于是在1470年回京朝见宪宗并辞官。时年50岁。
 
《鄂国岳氏武林世谱》序 永世流传
 
早在1465年,岳正出任兴化知府途经浙江衢州,遇岳士龙、岳文昌父子,议及修《鄂国岳氏武林世谱》事,五年后返程中,书已修成,于是他撰写了一篇序言,以说明谱的意义,岳飞后裔修谱的急迫性、对旧谱的考察及世系的厘定、个人的不幸遭遇等。五百多年来,该序言经反复抄刻,纰漏难免,然主要内容尚存,为使永世流传,现据《河南洛阳寺里碑村岳氏宗谱》所载原文转录:
邺侯(指岳珂)自著世谱曰武林,遗谱则曰金佗。小子正试尝观图书兼举,义例精到,且自序曰:“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信哉,夫《春秋》,鲁史耳,一烦圣笔,则大典行而天下治,其中视者固陋。我岳氏自忠武王历近二百(年),宗支之繁,旅派之明,德业之盛,大父思铭公尝得考据碎续,亦既成书矣。维天顺初元,小子正被命内阁参预机务。八月,天子以岳正有罪,责戍甘州镇夷,亲多注误,童仆逃散,举族惶怆,不知所为。甚而宅第为势家所夺,先世书册及自著作荡废遗弃不复顾,鲜有不如欧阳永叔之诮者矣。召归,坐席不复暖,又出守兴化,去道遇三衢,得吾宗长老士龙,生子皆称克家,而文昌者犹称白眉。夫文昌者故粗知所自出,而方来者不能不有遗忘,而不知昭穆既远,己为路人,即子孙之贤有志于亲亲,如古人之会祖、合谱、重宗盟,置田建学,以联骨肉者,何所据而行也耶!文昌是惧,合小子正请于长老士龙。士龙曰:“吾老人之志也”。授以武林旧谱,旧谱断烂不可复读,讨究去取,仅得其系,此我忠武王在天之灵也。于是仍以居汤阴者曰成为始祖。迄文昌凡13代。
越戊子(1469年),入觐,至成书,视小子正,且言序所以修之。意为岳氏俊者,其谱视耶,而史视也。嗟呼!宗法发而家谱兴,世之称士大夫者,家必有所作,不如是则不足称矣。诩于人,骄心一萌,援门贵,冒门第,哭他人之墓者无所不有矣。我岳氏之谱,皆本诸世藏于家,所失者既无所蹈。观其制作之精,又皆孝弟仁爱之意,使我忠武王一脉源源不绝,必有如小子正所谓会族、合谱、重宗盟、置田建学以联骨肉者,殊足以按图而行其志矣!既共本源,敢不赘言页尾。
成化五年,岁在戊子(1469年),冬十二月既望,赐进士第、前史官、知兴化府一事,古燕13世孙正、季方甫      谨撰拜书
 
尾声 我们从岳正的一生中应该学习与吸取什么
 
本文就要结束了,一个博学多才、刚正不阿的高大形象,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我们面前。同名相魏征的“十思疏”一样,岳正的“十三问”铿然有声,无论在什么社会,它将是高层领导人的一面镜子。然而他在和权奸的斗争中却是一个失败者,如何评价他?我们从他身上又当学习和吸取什么?史家评论家对其正面作充分肯定的同时,对其弱点也作了概括:“高自期许,气屹屹不能下人”。又称:“意广才疏,欲以纵横之术离散权党,反为其所噬,人皆惜之”。看来,刚者易折,在处世接物中、在对权奸的斗争中,团结人、讲策略、善于保全自身,都是需要加以思考的。
           
 

                                                               岳志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