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副刊

中华文明不灭的五大原因

文章来源:精忠门第网  |  发布日期:2014-03-10 17:09  |  浏览次数:1429

本文系原创,版权归属精忠门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长城:中国的地理位置比欧洲、非洲、阿拉伯和印度地区都要特殊:东面是茫茫的太平洋,几千年来难以逾越;西面是巨大而寒冷的青藏高原,人类活动罕至;南面是文化落后的东南亚地区,各方面都无法与中华文明抗衡;只有北面(重点是西北),才能真正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但是中国人建起了万里长城,将这种威胁缩到最小。有了长城,每年难免被入侵一两次,如果没有长城,中国就几乎随时要遭到入侵了。所以说,历史上的长城确实起到了伟大的保护作用。
     
二、人口 中国的人口庞大无比,中国农业历史古老而悠久,中国粮食的亩产量一直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可以供养可观的人口:汉朝人口6000万,高于罗马帝国;清朝初期人口1个亿,高于整个欧洲;晚清遭受英国侵略时,中国人口有4亿多,还是超过欧洲人口;现在的中国人口接近14亿,同样是世界第一。巨大无比的人口资源,使得中国人能够承受巨大的战争、饥荒、瘟疫与疾病的残酷打击。虽然经受过早期蒙古人和满族人的入侵和统治,近代还受到过西方人和日本人的侵略,但是由于人口和文化上的优势,中国人总能将入侵者同化或者驱逐,今天的蒙古人和满族人都已成为中国人,他们的入侵只能暂时扰乱中国而无法长期改变中国。并且中国人总能够将外来文化中的优秀面保留下来,融入中华文明。
   
三、文字 中国文字从商朝出现甲骨文,经过秦朝的统一,到了汉朝以后加以严格规范,形成汉字,中国人沿用至今。历史证明,汉字对中华文明的统一延续非常有效:中国的民族众多,方言土语有上万种,区别比欧洲的意大利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还要大,如果没有统一规范的文字,中华文明就难以统一、难以延续。汉字不仅覆盖了全中国各个地区,而且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中国范围,扩展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四、孔子2800年前的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与学说已经根殖于中华文明的血液与骨髓之中。他的不信鬼神思想阻隘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宗教;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人与家庭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道德思想是做人的基础规范;他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一切社会关系的和谐共存,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和。孔子思想同样的扩展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孔子思想被封建统治者和富人阶层广为接受,因为他不仅牢固了国家的基础,而且教化了民众,改善了政治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了国家民族的安定团结。当然随着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以后的封建朝代都在不断的调整和改造孔子的儒家思想,明朝的改动比较大。近代以后孔子思想受到尖锐的批判,被认为是国家衰弱的根源。不过,近代革命者从根本上还是能部分接受孔子思想的。
   
五、科举:在封建社会,强调儒家思想的科举制度是非凡的考试制度:不仅为国家选拔人才,普及教育,而且极大的调和了社会矛盾,为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上升通道,更利于国家的统治。中国科举制度产生的秀才、举人、进士和翰林相当于西方的专科、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而英国的贵族血统制度造成了许多的社会弊端,当社会矛盾极度尖锐时,更容易引发社会下层的革命。近代中国的科举制度遭到了激烈的批判,认为是愚民教育的专治工具。但是,在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确实没有比科举制度更好的教育制度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反而受到西方社会的推崇。

     
以上的原因赋予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情怀和坚如磐石的力量和温柔似水又坚韧不跋的同化力,成为世界任何民族都不可小视的力量。
 
选自《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