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副刊

《人民的名义》:为人民抒怀,为时代发声

文章来源:精忠门第网  |  发布日期:2017-05-02 21:27  |  浏览次数:4199

本文系原创,版权归属精忠门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核心提示】《人民的名义》的播出,至少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首先,彰显党中央反腐的决心和信心。其次,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社会自2012年对腐败开战以来的时代发展。最后,文艺工作者积极作为。《人民的名义》这部现实主义大剧让观众酣畅淋漓地观赏到了正气与邪风、正义与罪恶之间的艰难博弈。与此同时,观众深切感触到剧作团队对社会改革、制度创新、政治生态和当下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思考,以及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与信心。就此而言,这部剧作的表演艺术价值及其展现的人文情怀确实值得称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一个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也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由周梅森小说《人民的名义》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是一次积极而有力的创作,从截至目前的播放剧集来看,此剧在这三个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与勇敢的实践。

该剧以时政反腐作为题材,由周梅森编剧、李路导演。自328日开播以来,口碑和收视率一路飘红,有网友评价说,这是聚焦近年来最敏感也最受关注的时政议题,俨然一股不可多得的荧幕清流。作为一部题材重大、主题厚重的政治类影视剧作,《人民的名义》受众竟然出乎意外是全年龄段的,其中不少是“90“95的一代年轻人。而且随着剧情的逐步展开,受众范围仍在进一步扩大,影响愈加深入。

该剧的容量囊括了当代社会在经济改革过程中的诸多话题,如工程承包建设、土地拆迁改造、工人下岗及再就业中的腐败现象;对政府部门中出现的官商勾结、为了升官拉关系找门路,甚至买官卖官等严重腐败问题也毫不避讳。故事涉及范围大,剧情脉络却明晰不紊,交叉推进,呈现为三条主要的线索:第一条是检察线索,检察机关着手调查的一个重大腐败案,直指腐败给人民造成的伤害;第二条属于政治线索,主要围绕腐败案,艺术再现了被卷进案件的各层级官员在政治层面的斗争;第三条线是百姓线索,书写了普通工人家庭在经济快速发展大时代下的经历和遭遇。

显而易见,剧作创作团队独具匠心构思安排的这三条线,涵盖了官场生态与民众生活,包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制度漏洞下出现的贪腐行为以及反腐败斗争。联系剧名人民的名义,大抵也可做这样的理解,即部分官员以人民的名义为幌子而堕落腐败——腐败给人民和政府带来了沉重的伤害——为了维护人民利益,国家展开了深刻的反腐败斗争。

就主题来说,这部剧作做到了着力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这是一部真实、宏阔、接地气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反腐这场硬仗中下了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并强有力地持续推进,老虎苍蝇一起打。与此同时,党中央对于官员工作和生活作风的要求标准也愈加严格细化,全社会各个行业都在广泛开展廉洁自律的思想宣传及教育活动。

在时代大命题下,这样的社会热点话题理应成为文艺创作不可回避也必然无法回避的焦点。这部剧的播出,至少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首先,彰显党中央反腐的决心和信心。《人民的名义》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第一部以政府高官腐败为主题的连续剧,剧目能够上映,毫无悬念地表现了国家对于反腐败斗争的强大决心和无往而不胜的信心。

其次,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社会自2012年对腐败开战以来的时代发展。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文艺作品,必然要能够准确并且及时反映时代的发展进程,这是文艺创作的标准,也是责任。目前深入进行的反腐败斗争,迫切需要这样的影视艺术作品记录及展示反腐斗争的伟大实践,形成舆论的压力,发挥各层次的监督力量,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这种正能量的传播是必要且迫切的。

最后,文艺工作者积极作为。素有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之称的周梅森,其创作的多部小说先后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在长期的积累和学习中,周梅森不仅具备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更是在剧本的写作过程中下了大力气,深入地调研,获得了很多闭门造车无法获得的珍贵材料。

剧情一开始就是小官巨贪两个亿,副市长也潜逃国外。剧作秉持党中央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反腐政策,将反腐的官阶表现到了副国级。在这样宏大的故事构架中,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震慑人心,艺术塑造了现实的腐败,没有丝毫的隔靴搔痒。确实,正如编剧所言,腐败分子比我有想象力、创造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腐败事件,远远超出一个作家的想象。透过剧作,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文艺工作者揭露、痛斥腐败的胆识和魄力,弘扬正义、传递正能量的强大责任心,这些正是对读者和观众的负责,对人民的负责。

对于一部剧作来说,无论主题有多么宏大,都必须通过精彩的故事来承载。反腐是百姓关心的话题,是现实的社会现象,但对于一部剧作来说,这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因为如何将其艺术再现,展现出世道人心,凸显出文学的价值关怀,这并非易事。《人民的名义》之所以甫一播放就获得良好口碑,不仅仅在于其托载题材的时代性和前沿性,也在于剧作将书写的重点聚焦于人性表现上。

剧作通过人物角色,诠释了身处社会发展大潮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结和人格较量。通过对人性的书写和反思,借以实现对政治和社会特定现象的塑造和再现。譬如,在追溯腐败的成因时,剧作能够真实而又细腻地展现出腐败的多样态,有人性的弱点、仕途的诱惑、别人设下的圈套……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与腐败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在作品中展现,这其中必须有的把握,哪些需要写,哪些不能触及,哪些需要抽丝剥茧层层展开,哪些需要一笔带过,都需要细细思量。这尤为考验专业的创作功底。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到艺术作品展现后,带来的社会效应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也是检验一部作品是否真正将观众、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重要指标。

《人民的名义》虽然提及腐败案件,甚至有贪腐数额极其巨大的场景展现,但是在剧中,主创者是以一种有节制、有选择、理性而智慧的手法去塑造人物推动剧情的。目前看来,其中就有三不表现:不去表现贪腐过程,不去表现奢华手段,不去表现贪腐场面。如此一来,这部作品既实现了对剧作的核心构架,带给观众强烈的思想震撼,同时又理性规避了反腐故事叙述过程中腐败呈现的消极影响,更重要的是有了更大空间从容呈现人物内心的纠结变化和发展轨迹,从而使故事节奏更加具有张力,既好看又耐看。可以说,这样一部主旋律的剧作能够收获现象级的好评,恰恰印证了只有将人民的诉求摆在首位,真正尊重观众的理解力和接受习惯,才能讲好故事,最终获得受众的认可和好评。

剧作表演者的专业呈现也是此剧获得舆论深度关注的重要原因。剧作圈粉全年龄段,众多戏骨云集,一大捧精彩的艺术表现桥段,更是道出了数十位影视表演家对于艺术事业的孜孜追求。精简而有力的台词,辛辣而讽刺,充满思想性和艺术感的看点多多:你只要不做坏事,就没人能坏你的事你大把大把捞黑钱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现在出事了,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中国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坏儿子你以为别人是敬他酒,敬的是他手里的权力,等等。

毋庸置疑的是,《人民的名义》这部现实主义大剧让观众酣畅淋漓地观赏到了正气与邪风、正义与罪恶之间的艰难博弈。与此同时,观众深切感触到剧作团队对社会改革、制度创新、政治生态和当下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思考,以及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与信心。就此而言,这部剧作的表演艺术价值及其展现的人文情怀确实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