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副刊

一张岳坟老照片的红色记忆

文章来源:精忠门第网  |  发布日期:2018-08-18 20:44  |  浏览次数:6380

本文系原创,版权归属精忠门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这是一张60多年前的老照片:一群朝气蓬勃的年青军人簇拥着山东快书大师高元钧(前排左四),在岳飞墓前合影留念;身后的鄂王墓碑庄重肃穆,周围的青松翠柏郁郁葱葱,映衬着这群革命军人的阳刚豪迈;此时此刻,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自己身上,正流淌着千百年来源源不断的精忠报国的血脉,报效祖国、报效人民,是此生最大的荣耀。
这张珍贵的照片将我们带回到1954年秋天。这年8月,经总政治部批准,华东军区政治部决定在杭州举办山东快书训练班(简称“杭训班”),特聘曲艺大师高元钧任教员。高元钧是山东快书一代宗师,1951年带艺参军,抗美援朝期间,曾四次赴朝前线慰问演出;时任总政文工团杂技曲艺队队长(正团级)。1953年,在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训练班(第一期)任教员,培养了一批部队曲艺创作和表演骨干。“杭训班”的学员来自华东地区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山东、安徽等地的陆、海、空、防空、炮兵、装甲兵、公安等各部队,加上昆明军区和武汉空军委托选派来参加培训的,共有学员27名。在这27名学员中,有一人的身份比较特殊,那就是这张照片珍藏者、后来成为我爱人的陈久安(照片后排右二)。
陈久安当时是2059师文工队分队长,曾于1953年被选派赴北京参加总政文艺训练班,已是高元钧老师门下弟子;这次“杭训班”开办,高老师指名选调陈久安担任助教。于是,陈久安既是学员,又是教员,还兼任训练班学员队副队长。(“杭训班”教员高元钧、队长王乐声(右)、副队长陈久安(左))时隔62年,即20166月,已年届85的陈久安带着对老师和战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写下《西湖美景千古诗彩虹映波谱军魂》一文,以赠为筹建“高元钧纪念馆”四处奔波的当年“杭训班”学员武汉卿战友。西湖美景千古诗彩虹映波谱军魂——忆杭州华东军区山东快书训练班   我国杭州西湖,绿水青山,如诗如画,文明典故,千年传承。
1954年秋,华东军区在此举办了一期山东快书训练班,使人至今难忘。   杭州这期山东快书训练班,是继解放军总政治部1953年秋,为振兴民间群众说唱,进行改革创新,使其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国防服务、为人民服务而举办的一期多科曲艺说唱训练班之续。因为总政办的训练班结业后,学员们在全国各地宣传演出很受广大官兵喜爱,影响较大,华东军区政治部即向总政治部申报,请山东快书艺术大师高元钧来区(杭州)举办一期山东快书训练班。申报批准后,委托浙江军区宣传部代管,抽调军区文艺科长肖至、59师文工队陈久安做好筹备工作。
训练班学员来自江、浙、沪、皖及舟山群岛等地共约30人。由于训练班的教学计划和模式在借鉴北京总政艺训班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由高元钧老师亲自授课指导,采用大面积的一人领、众人学的方法,教学效果很好。   高老师的教学独具特色,能抓住要害,举例精当,使学员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如,教学中,强调学员对段子的每个情节要“进得去,退得出”——“进”得真实,“退”得自然。如《武松打虎》,过景阳冈之前喝酒一节:当他发现店门口挂着“三碗不过冈”的牌子,问道:“酒家,我喝了多少?”酒家数了数,惊讶地“哇呀,你喝了十八碗啦,是牌子上六倍。好汉英雄,定能进冈。”武松说,“你那牌子?”酒家忙说,“我摘下,我摘下。”武松笑笑说,“不用了,不用了”,拿起哨棒离去。这一段要“进得去”,以酒家的惊讶衬托武松的英雄气概;而“退得出”,即转为表演者以实情实景口气与观众直接交流。   又如,在伴奏乐器(鸳鸯板)的使用上,要做到响亮、清美。快书的伴奏看似简单:仅用两块铜板,音节也不过是“当嘀个当”和咬着句尾的“嘀个当”,或长句的“当当嘀个当”,可要使鸳鸯板响亮清美,须下苦功。高老师除了在全班面前进行示范,还注重个别辅导,不厌其烦地指出手指在板上……放得均洒。  
华东军区这一期山东快书训练班结业以后,学员们回到原所在单位,奔赴江、浙、沪、鲁、皖各地,成为推广发展曲艺事业的骨干力量,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可谓花开四面,芳香千里。而高元钧老师,则以其革命军人的挺拔气概和艺术家的潇洒风度,以及德艺双馨的品格和成就,给学员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也给“杭州班”打上了令人为之自豪的浓墨重彩的“高派艺术”的印记。(“杭训班”的教材)(高元钧老师在上课示范)195411月中旬,“杭训班”结业。保俶塔下,全班合影留念。(“杭训班”结业合影。左三为高元钧,左二为陈久安。)作为学习纪念,高元钧老师赠送每位学员一副山东快书演具“鸳鸯板”,板上镌刻题字,陈久安珍藏至今:陈久安同志留念热爱民族遗产高唱中华文明高元钧赠一九五四年十月(高元钧老师赠送给陈久安的快书铜板)此外,此外,高老师还特意给连续两次训练班都跟随自己学习的陈久安,另赠一副象牙筷子,并题字以资鼓励:久安同志留念多吃多喝多努力越学越练越提高高元钧敬赠一九五四•九•二四于杭州(高元钧老师赠送给陈久安的象牙筷子)(高元钧老师和陈久安在“杭训班”合影) 
“杭训班”结束后,陈久安调至20军文工团任戏曲组长,他始终牢记高老师的教诲,坚持为兵服务,尽量争取机会下基层为战士演出,“越学越练越提高”,在1956年底南京军区文工团会演中,表演山东快书《侦察兵》,荣获优秀表演奖。1960年,陈久安调至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负责组建曲艺杂技队,任副队长主持工作。在“文革”中,高元钧老师和他的学生陈久安的命运相似,都受到了严重冲击。高老师被打成“反革命”,被赶出北京军区大院,押解到河北农村去养猪。陈久安也被办“学习班”,关进了“牛棚”;后来竟被迫脱去军装,离开所热爱的部队。身临劫难,蒙冤受屈,功名尘土,他们历经坎坷而坦然面对,不改初心,体现了当代革命军人所特有的笑傲云月、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文革”后,高元钧老师历任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艺术指导兼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是唯一被国家授予“艺术大师”称号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陈久安则在离休前,连续担任第一、二、三届南通市曲艺家协会主席。
1986年,高元钧老师七十华诞,陈久安执弟子礼亲赴祝寿,并撰写寿联以贺:松龄鹤寿,李艳桃香。(陈久安聆听高元钧老师教诲,1989.12.13,济南)199333日,高元钧老师不幸病逝于北京。陈久安因出差在外,不及奔丧,谨电传挽联以寄托哀思:戎马新生,扬华夏书艺,一代宗主;鸳鸯小板,树文明丰碑,千古流芳。
2016年岁末,陈久安病逝于江苏南通。家人撰写挽联哀悼: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枪林弹雨红小鬼,战斗员宣传员创作员曲苑艺坛倔老兵。斯人已逝……唯其风华正茂的英武军魂永不磨灭,精忠报国的片片丹心千古长存。老照片将这段红色记忆定格在历史长廊的一个瞬间,西湖栖霞岭的青山绿水、岳坟岳王庙的蓝天白云,皆可为证。
 
                                                             沈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