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乾隆诗碑简介

文章来源:精忠门第网  |  发布日期:2011-07-22 13:54  |  浏览次数:7146

本文系原创,版权归属精忠门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秋,高宗弘历巡视江南以后返京途中,曾驻于汤阴,亲往岳飞庙祭典,并有感而题诗一首:“翠柏红桓见葆祠,羔豚命祭复过之。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道济长城谁自坏?临安一木幸犹支。故乡俎豆复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这首诗镌刻在一通石碑上,即俗称“乾隆碑”。该碑原立在岳飞庙南北中轴线的“御碑亭”里,由于御碑的树立,阻隔了岳飞坐像到秦桧王氏等五具跪相之间的视线,把秦桧等人跪岳飞变成了跪御碑。清王朝被推翻后,人民群众出于对岳飞的敬爱,于1915年把“乾隆碑”移到了山门东侧,建筑精美的“御碑亭”如今成了休息的场所,秦桧等五具民族败类,又常年累月置于岳飞的威视之下了。
  下面把这首诗解释一下:“翠柏红桓见葆祠”这一句是写岳飞庙的环境,庄严肃穆的岳飞庙上有翠柏掩映,下有红墙环卫,清洁幽雅,“葆”通“宝”,这里借用《史记·留侯世家》中“取而葆祠之”之意。“羔豚命祭复过之”,“羔”指“羊”,“豚”指“小猪”,泛指“祭品”,这句是说乾隆皇帝把祭品赐给岳飞,以寄托自己的祭奠之情,“复过之”,因为乾隆皇帝是南巡后返京途中祭奠岳飞的,故如是说。“两言臣则师千古”,“两言”指岳飞说过两句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乾隆的意思是岳飞的这两句名言实在应该是人臣的千古准则。“百战兵威震一时”,岳飞一生亲阵作战120余次,常以少胜多,末尝一败,金兵也不得不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这句话确实是岳飞一生战功的真实写照。“道济长城谁自坏”,“道济”指南宋名将檀道济,因威名太重,为宋文帝忌杀。临刑时,檀道济掷帻于地,愤愤道:“乃坏汝万里长城!”乾隆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斥责南宋小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不也是自坏长城吗?“临安一木幸犹支”,金兵南侵,临安朝野一片混乱,全靠岳飞支撑。“故乡俎豆复何恨?”“俎”、“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引用为祭祀崇奉之意,这句话是乾隆劝慰岳飞,虽然有功被杀,铸成了千古奇冤,但是故乡人民把你当作神来供奉,千秋功罪已经有最公正的判决,你还有什么可恨的呢?关于这句话还有一个传说,乾隆去祭岳飞那天是个秋阳高照的无风天气,但当乾隆走近山门,正要拾阶而入的时候,沉重的庙门竟无风自关,拒乾隆于门外。因为岳飞抗击的金人正是乾隆的祖先,所以这就不能不使乾隆考虑:难道岳飞与孤的祖先为敌,对孤这个后代人还记恨吗?所以才有下一句:“恨是金牌太促期!”这是劝慰岳飞,你要恨就恨你们昏庸腐败的南宋王朝吧,就恨你那“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的十二道金牌吧!
  从这首诗里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封岳飞是满怀崇敬之情的,乾隆对岳飞这位自己祖先的仇敌由衷的赞叹、颂扬,能明确指出杀害岳飞的元凶是赵构,而不是秦桧,充分显示了一个有作为的封建皇帝的胸怀和卓识。
  曾经有人担心,歌颂岳飞会伤害少数民族同胞的感情,从而影响民族团结。如果这些人看了乾隆诗碑,看了岳飞庙内各少数民族文人留下的许多颂诗,他们就该放心了。事实上,岳飞不仅是汉族的民族英雄,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他的“尽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巩固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仍然有很强的凝聚力。
  清代著名学者陶澍在《汤阴谒岳忠武祠》中写道:“隔代君臣犹有泪,当时父子竟无情。”这两句是说连时隔几朝的乾隆皇帝到此凭吊,犹为岳飞的有功被杀痛心泪下,而当时的宋高宗赵构,不但不思北进,解救被掳异邦的父亲徽宗和哥哥钦宗,反而杀害了这位抗金功臣岳飞,这是对岳飞的高度颂扬和对赵构的无情鞭挞。


                                   贾 璐  岳瑞霞